赞!南科大这枚物理学霸,本科毕业就在顶级期刊发论文

读特记者 韩文嘉 文/图
2017-08-17 21:30
摘要

作为一名刚刚本科毕业的学生,陆强声能够作为第一作者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殊为不易。

近日,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学评论快报》接收发表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2017届本科毕业生陆强声为第一作者,南科大物理系博士后吴明辉、研究助理教授吴笛为共同第一作者的一篇论文,论文题为“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揭示硒化锡中反常大的空穴有效质量”。

作为一名刚刚本科毕业的学生,陆强声能够作为第一作者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殊为不易。

对此,南科大的同学和老师们却并不意外,因为这名学霸的故事在学校已人尽皆知——被同学们称为“陆教授”,每天沉迷实验室十几小时,作为本科生却经常带领博士生做实验……这名未来的物理学家,正在朝着自己的学术理想全速前行。

作为第一作者在顶级刊物发表论文

此次发表的论文由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与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完成:物理系本科毕业生陆强声和其学术导师刘畅完成ARPES的相关实验;物理系博士后吴明辉和合作导师黄丽完成了对硒化锡能带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吴笛和合作导师何佳清完成了输运模型的计算,从有效质量的增加解释了硒化锡体系的物理性能。何佳清提出和总体设计该项目,黄丽和刘畅是论文通讯作者。

热电材料是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直接相互转换的新能源材料,在热电制冷和废热发电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和缓解能源危机有重要作用。然而热电材料大规模商业应用面对着成本高效率低的瓶颈,因此,开发利用原料丰富、廉价、低毒的热电材料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在这篇论文中,陆强声等利用学校测试中心的ARPES仪器对无掺杂和空穴掺杂的SnSe单晶在不同温度下的能带结构作了系统性的测量。根据测量和数据分析的结果,为解释硒化锡热电材料的电学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每天在实验室呆十几个小时

在踏进南科大校门之前,陆强声就已展现出物理学方面的天赋。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时,陆强声参加过大量的物理竞赛。在参加“中美清洁能源大赛”得奖后,他和同学将7500美元奖金捐给母校,设立“交大附中科技创新教育基金”。

2013年,南科大第一次在陕西招生。得知这个消息后,陆强声怀着“冒险”的心情报了名。“到南科大之前,我和家人都觉得有点冒险。但入学后,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内涵。”在南科大,陆强声和同学们经常得到大师、院士亲自上课的机会,而他在大三上学期就亲身参与了前沿科学研究,并独立操作价值1000多万的科研仪器,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在专业导师刘畅的指导下,陆强声开始明确了自己的学术方向。“沉迷”于实验室的他从微信朋友圈都可以看出来——几乎每一条动态都与实验室有关。在实验室,他常常工作到夜里两三点,“有时一天工作超过20个小时。”不过,熬夜对于他并不算痛苦。难受的是“有时候尽管你做了很久的实验,却还是得不到想要的数据。”一次次的失败,让他更加勤于思考。他说:“我是把别人玩手机的时间用来做总结。”

“我的梦想是做出革命性的影响世界的工作”

在学校里,陆强声的实验水平、学术成就已超出了许多人对于本科生的想象。在南京做实验时,陆强声协助搭建了世界上时间分辨率最高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作为本科生的他还经常带领几个博士生硕士生做实验。去年暑假,美国密苏里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边广到南科大交流,边教授被陆强声调试设备的能力“惊呆了”,当场邀请他毕业后加入自己的课题组。

对于自己的未来,陆强声已经有清晰的规划:“我现在从事的都是世界上非常前沿的工作,比如在实验上首次直接观测到由近邻效应引起的拓扑相变。我的梦想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做出一些真正革命性的,影响整个领域甚至整个世界的工作。”

今年7月,陆强声赴美国密苏里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他说,希望自己在学成后能够回国效力。“如果10年后能够回到南科大物理系当教授,我想我一定是花光了一生的运气。”

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