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故事 | 赤尾村:抗日游击队设在日军封锁线上的基地
深圳市古迹保护协会
2021-12-25 08:00

深圳地区是东江纵队发展壮大之地。以阳台山为重要根据地的抗日游击队,为从香港获取武器装备、药品被服等物资,需要建立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于是沿着深圳河北岸的上步、赤尾、皇岗、白石洲、沙头等村,都曾是游击队设置在日军眼皮下的渡河点和交通站。其中福田区赤尾村,因地处深圳河中部,贲临香港新界,且曾作为中共深圳总支部驻地,再加上共产党员王月娥、王章、王侬等在这里长期做群众工作,赤尾村群众思想觉悟普遍较高,这为赤尾村日后成为游击队设在日军“封锁线上的一个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随后迅即向广州及东江地区进攻。10月13日,中共中央电示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要在东江日占区后方开拓游击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在香港召集会议,决定由曾生、周伯明、谢鹤筹带领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到惠阳县坪山(现属深圳市),建立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组建人民抗日武装。1938年10月30日,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成立,12月2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曾生任总队长。与此同时,10月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织了抗日模范壮丁队,后并入1939年1月由中共东(莞)宝(安)联合县委组建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两支部队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在南粤大地树起抗日大旗。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抗战期间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顽固派企图围攻消灭曾生、王作尧两部。1940年3月,部队在坪山竹园村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突破国民党包围,东移到海陆丰。东移路上,部队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队围追堵截,损失严重。1940年5月8日,在东移严重受挫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广东省委,指示曾、王两部仍应回到东(莞)、宝(安)、惠(阳)敌后地区,坚持抗战。“五·八”指示为东江抗日游击队的生存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指导东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具有重要意义。1940年8月,曾生、王作尧两部遵照中央指示,重回东宝抗日前线,两部同时改组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第五大队。曾生率第三大队开赴东莞大岭山,恢复东莞敌后抗日游击战,王作尧率第五大队开赴宝安阳台山,开创阳台山抗日根据地,由此揭开华南地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序幕。

阳台山远景

在阳台山开展游击斗争起步艰难,据王作尧回忆,阳台山被日军和国民党顽军“夹在一条狭长线上”,不仅战斗频繁,“所依托的游击区又多是穷乡僻壤的山地,无法建立后方”,所以部队亟需的被服、药品等物资,几乎只能从香港采购。廖承志经常向部队输送经费和物资,游击队也在九龙设立了军需处,由何鼎华和何启明负责在港九采购物资,再送至游击区。这些物资若要从港九运至阳台山,深圳河及北岸的宝深公路便是必经之地。这个边界线也是日军的防守重地,日军沿着深圳河和宝深公路,进行了严密封锁。在宝深公路上,日军每隔五里就修筑一个碉堡,在从深圳墟到南头的公路线上,共筑了六个碉堡。在深圳墟和南头城,日军各驻一个大队,沿公路线每个碉堡驻扎一个班或一个排。在两个碉堡之间,还不断有四五个日军带着一两只狼狗组成巡逻组,日夜不断地巡逻,妄图通过严密封锁再配合军事扫荡,将游击队困死。

如何打破日军封锁,获取必备的战略物资,是游击队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游击队依靠人民群众,迅速找到了突破封锁线的办法。1940年11月左右,游击队在上步村郑珠明家建立了交通站,设立了一个过河点。以此为基础,游击队相继又在赤尾、皇岗、白石洲、沙头等村设立了渡河点。游击队在香港采购的物资首先运至落马洲,等到天黑之后,再通过渡河点过河。避开日军的巡逻后,这些物资就被连夜运至梅林坳,再到白石龙送至部队。活跃在这几个渡河点的主要交通员,有谢愚照、麦容、赵林、邱来等,当时好几个还都是不满20岁的小战士。他们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冒着极大的危险,完成了上级交付的各种艰难任务。

这几个渡河点各有特点,如皇岗、白石洲和沙头,虽然离宝深公路较远,日军不经常到村里,但这里的河面却宽很多,如果运输物资较多则很不方便。赤尾村虽然距公路较近,经常还有日军到村中巡逻,但这里因为群众基础好,经常能得到当地老乡的掩护,所以就在日军眼皮底下,1940-1942年期间,赤尾村成为游击队从港九地区运输药品、被服等物资的重要中转站,也是重要的交通站和情报站。来回赤尾村据点较多的交通员是麦容,他是东莞厚街人,也是1942年首批秘密大营救行动的主要参与者。

赤尾村炮楼(张一兵 摄影)

据麦容回忆,1940年他接受任务,要开辟一条香港与东宝地区部队的交通线,当时“沙头圩有日军一个联队,赤尾河边有哨所,蔡屋围至深圳(墟)都驻有日军”,最后选择从赤尾村与上步村之间过了河。渡河一般选在晚上十点以后,趁夜步行,拂晓前就可到梅林坳。他曾被日军逮捕,受到过严刑拷打,也被日军追捕而受过枪伤,开过三次刀,取出过两颗弹头和一块下颚骨,被打断十四颗牙齿,舌头因枪伤缺损而短了许多。但他还是舍生忘死,一次又一次圆满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香港。游击队战士跟在日军后面,通过赤尾村等几个已开辟的交通线,抵达港九地区,收集英军丢弃的大批武器弹药,运回阳台山。同时组建武工队,在港九地区开展抗日活动。香港沦陷后,大量文化名人与爱国民主人士被困港九地区,为了营救他们脱离日军魔爪,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周恩来相继指示下,游击队细致部署,精密擘画,通过赤尾村等交通运输线,将数百文化人安全护送至根据地。

麦容作为常年往来阳台山和港九地区的交通员,无疑是引领文化人逃脱困境的最佳人选。根据他的回忆,1942年1月11日清晨,麦容在九龙青山道和首批文化名人们汇合。文化人伪装成难民,麦容带着他们过荃湾、翻越大帽山、到达元朗十八乡,然后抵达落马洲。在落马洲,麦容安排文化人先休息,因为“赤尾村是我游击区设在封锁线上的一个基地,群众基础较好”,所以安排在赤尾村休整过夜,翌日再穿越日军封锁线,启程前往白石龙。

日军虽封锁严密,但游击队早已摸清了日军的巡逻规律,确定好可安全穿越封锁线的路段和时间。从九龙出发到梅林坳的全程,均有游击队手枪队的暗中保护。在周密的计划部署、充分的预备工作基础之上,麦容安全地把文化名人们送到游击队总部所在地白石龙。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麦容担任交通员期间,已多次通过赤尾渡河点过河,往来于港九地区和根据地之间的丰富经验,是顺利完成营救任务的最重要前提。

首批被营救的文化人邹韬奋给曾生的题词

福田区赤尾村,连同皇岗、沙头、上步村等,成为游击队突破日军封锁的重要据点。悠悠深圳河,见证了无数往来其上、为中国革命辛苦奔波、流血流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先烈前辈。赤尾村虽是日军经常巡逻之处,但因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掩护,在日军眼皮底下,成为了游击队设在日军封锁线上的重要基地,光荣成为秘密大营救行动的重要中转站。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赤尾村也因此名垂青史,在华南抗战史甚至中国抗日战争史上,铭刻下独一无二的特殊功绩!

实习编辑 李依林 审核 谭凤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