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发布其第四期年度报告——《2017 全球奢侈品力量》。该报告根据 2015 财年(截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的财政年度)奢侈品综合销售额的公开数据,研究并列出了全球 100 家最大的奢侈品公司。报告还显示,中国等新兴市场持续推动奢侈品市场快速发展,但中国市场的奢侈品折算成美元后的价格,比意大利和法国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平均高出50%以上。
多个奢侈品企业销售额几近翻番
报告公布了全球奢侈品公司十强名单。LVMH 集团稳坐冠军宝座,紧跟其后的是拥有卡地亚、江诗丹顿等珠宝腕表品牌的瑞士历峰(Richemont)集团,第三名则是护肤彩妆帝国雅诗兰黛集团。第四位是雷朋的母公司 Luxottica,而这两年靠 GUCCI 高开高走的开云(Kering)集团则位列第五;其余上榜“全球奢侈品十强”的公司还有 Swatch 集团(瑞士)、欧莱雅集团(法国)、Ralph Lauren(美国)、周大福珠宝(香港),以及 CALVIN KLEIN 和 Tommy Hilfiger 的母公司 PVH 集团(美国)。
在全球 100 家最大型奢侈品公司中,仅有六家企业在 2015 财年的销售额出现两位数下降,其中一半的企业是珠宝商,这表示该子行业依然面临不稳定的消费需求。多个奢侈品行业的企业销售额几近翻番。利润率较上一年有所增加,箱包和配饰仍是增长最快的子行业。
报告显示,新兴市场的消费者持续推动着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中国、俄罗斯和阿联酋等新兴奢侈品市场,70% 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过去五年增加了奢侈品的相关支出,而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成熟奢侈品市场中,这一比例仅为 53%。
中国市场价格比国外平均高50%以上
德勤全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时装与奢侈品行业领导合伙人Patrizia Arienti 还表示:“旅行依然是奢侈品行业巨大的增长机遇,近一半的奢侈品是消费者在旅行中采购的,不是在外国市场(31%),就是在机场(16%)。这在新兴市场消费者中所占的比例达到 60%,这些消费者通常在国内无法接触只在成熟市场出售的产品和品牌。”
报告发现,中国市场上的奢侈品折算成美元后的价格,比意大利和法国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平均高出50%以上。数据显示,中国与法国市场上不同品牌的产品差价从20%至70%以上不等,其中手表和珠宝的溢价最高,包具的溢价最低。
而发达的网络使中国消费者对内地与海外奢侈品市场价差的认识越来越敏感,对价差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数据显示,2012 年,60% 的消费者愿意接受 20% 的价差,如今仅有 20% 的消费者对此能够容忍。
令人意外的是,在境内外奢侈品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仅仅只有 70% 的消费者会选择在境内选购。
【读特新闻+】
年轻一代消费者不再追捧奢侈大牌
据奢侈品网站走秀网专家分析:通过过去9年的数据积累发现,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于小众、个性化品牌的喜欢,正在替代对传统奢侈大牌的追捧。这些都反映在走秀网的销售数据中。通过用户调研发现,随着80后90后消费者的年龄、阅历、事业、收入、品味都起来了以后,他们根本不在意这个牌子是不是奢侈品,更加看重的是商品品质、设计、个性化的品味。
专家指出:年轻的高端消费者,他们追求的是全球化的、高品质生活方式,不一定非要是奢侈品,不一定非要价格昂贵。他们希望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品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食品安全、消费品质量、服务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个性化的品牌设计,都将成为零售的核心。线上与线下,电商与实体店,未来在本质上不再有区别,一切回归到商业本质,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决定输赢。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