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根本
2021-11-30 09:30

提 要

构建强大的国家科技战略力量,肩负“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时代使命,迫切需要从战略引导、制度创新、要素投入、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着手,注重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加快推动基础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决议》中关于基础研究、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是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理论指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基础研究的特质,推动以基础研究为根本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之基

作为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基础研究是重大创新之源、科技发展之基、人类进步之本。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2020年,我国R&D经费投入达243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为2.40%,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投入强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排位已从2016年的第16位提升到第12位。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比重首次超过6%,此前这一比例多年徘徊在5%左右,但这与世界科技强国高达15%的比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构建强大的国家科技战略力量,肩负“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时代使命,迫切需要从战略引导、制度创新、要素投入、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着手,注重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加快推动基础研究。

二、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源头

科技创新需要基础研究。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似乎无处不在,人们逐渐忽视科技创新最根本、最内核的基因是原始创新与基础研究,这是国家在未来博弈竞争中“没有硝烟的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通过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制订基础研究十年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科技创新回归基础研究的本源。

基础研究转化能力日益增强。传统意义的基础研究因偶然性与不确定性,通常被烙上“见效慢”“转化弱”的印记。牛顿力学被证实后只能作为知识写在书本里,直到几百年后才被用于航天发射和登月飞行。但如今事实并非如此,更多基础研究创新成果一经产生就能够直接运用,如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成果就在制药领域得到快速应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的相关规定,企业一旦成为基础研究生力军,就可以捕捉创新动向、直攻障碍环节、缩短开发时间,从而带来更大创新效益。因此,新时代基础研究转化周期将越来越短,转化能力越来越强。

基础研究促使“融通创新”无处不在。基础研究首先要破解“基础的基础”,包括攻关领域、研究学科、参与主体、资金渠道、硬件设施等“支撑板块”的问题,再构建“融”和“通”的“复合板块”创新体系,进而形成以基础研究能力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例如正在建设中的深圳同步辐射光源大科学装置,一改大科学装置以中央财政直接指定的“自上而下”投入方式,除市财政全额支持外,也积极探索吸纳需求量大、资金实力强的企业用户投建专用线站,部分线站将根据企业需求来设计建设。未来这些大科学装置不仅会被纳入国家科技共享平台,还将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国家支持、地方主导、企业参与、立足湾区、服务世界的融通创新发展格局。

目标导向的机制“倒逼”基础研究呈现新的“逆向”发展路径。我国现阶段科技创新的成果多数不是由科技水平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正向”诞生的,“两弹一星”如此,今天更是如此。它的发展轨迹通常是,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直接采取“命题作文式”的目标研究,以期解决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采取“开放自由式”的探索研究,以期在前沿技术领域有根本性、颠覆性、原创性的重大突破。如今基础研究发展进程挑战了世界科技治理领域的诸多问题,“反向”倒逼了我国既要缩短与科技强国的差距,又要抢占更多领域前沿制高点的现实,也促使我国基础研究形成以两种发展轨迹相互交织、螺旋上升的发展新路径。

三、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强基础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对基础研究面临的风险挑战有充分估计,对建立以基础研究为根本的科技强国之路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基础研究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立颠覆性技术长期跟踪体系,制定我国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攻关清单,探索科技前沿领域,识盲区、知差距、堵漏洞,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化能力。

要尊重科技创新规律,把培育原始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既要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又要建立基础研究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从基础研究“项目设立→研发转化→产权保护→运行管理→服务应用”的全面价值链中,补短板、强弱项、接链条,探索人才、资金、平台等要素市场化、持续化、规范化及国际化的运行体系。发展路径不仅要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还要实现“N次方”的“核变”效应。

要坚持自主创新,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精神、追求科技本源、尊重原始创新的文化氛围。从洋务运动起,我国经过百年的科技追赶,已取得很大的科技成就,但是,要跃升并稳居世界中心,看似很近,实则尚远。只有克服“赚快钱”“易浮躁”“重形式”的不良心态,真正形成重视基础学科、尊重研究人才的科研文化氛围,真正建成基础研究扎实、科技实力强盛、创新成果丰硕的科技体系,才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作者系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本文系2021年广东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1GDDXXT032)、2021年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SZ2021B020)的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基础研究是根本》)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