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月暨守护者计划公益行动启动仪式在深举行。活动由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市打击治理办主办,市公安局、腾讯公司联合承办。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省公安厅刑侦局政委张锐出席启动仪式。
据了解,本次集中宣传活动从8月12日开始,为期一个月。宣传以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势、多渠道宣传为思路,通过“八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广场、进医院、进企业银行、进商场集市、进特定场所)的宣传方式,力求打通“最后一公里”,针对重点人群众开展精准宣传、点对点宣传,实现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显著提高,普通群众对诈骗基本防范知识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财务人员知晓率达到100%。
活动当天,我市各区、街道、社区设立三级分会场,超过50万名市民现场参与了活动。在主会场海岸城广场,守护者计划公益行动推广、“反诈之歌”发布、反诈“大咖”开讲、反诈大数据发布、万人签名助反诈等七大主题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观看。
“在公安部门强化打击和相关部门综合治理下,电信网络诈骗目前发案在不断下降,但仍高位运行。我们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个人增强防范意识,让骗子没有可乘之机。”陈士渠在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类犯罪是可以防范的,希望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针对不同目标群体采取不同宣传方式,让防骗知识家喻户晓。随后他作为反诈“大咖”,结合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对当前高发的仿冒公检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等进行手法剖析和警方提示。
现场还公布了深圳反诈大数据。据了解,截至6月25日,我市电信网络诈骗总警情同比下降25.46%,警情数连续21个月持续下降,其中电话诈骗警情同比大幅下降了42%;共帮助3035名受害事主冻结嫌疑账号4988个,拦截资金2.47亿元、同比上升224%,其中全额拦截被骗资金2141.44万元,拦截被骗资金总量和返还资金数双双排名全国第一。
深圳市公安局、市打击治理办、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腾讯安全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南山区委区政府等有关单位代表以及宣传义工团体500余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读特新闻+
公安部公布近期十类高发电信网络骗术
记者12日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获悉,公安部公布近期十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术,如假冒公检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实施诈骗等,并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语,只要守住“四要四不要”安全底线,就可以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
据了解,除上文列举三种诈骗方式外,近期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术还包括兼职诈骗、考试诈骗、校园贷诈骗、民族资产解冻骗局、投资返利诈骗、保健品购物诈骗、引诱裸聊敲诈勒索。
以假冒公检法诈骗为例,犯罪分子一般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对此,公安机关特别提醒: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发放,更不会在网上查到。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公安机关提醒,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语,只要守住“四要四不要”安全底线,就可以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
“四要”是指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要”指的是:不要连接陌生WIFI,有些WIFI容易导致支付账号密码被盗;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陆密码设为同一个;不要将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