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才联合党委34党支部 :“有温度”的党支部如何炼成?

读特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王耀琮
2017-08-10 10:56
摘要

今年5月8日,该部组织了近40名党员赴市老人颐养院开展以“敬老爱老、争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公益服务活动,活动当天恰逢母亲节,为了表达支部党员的心意,该支部提前为老人订制了蛋糕,陪老人“妈妈”同过母亲节。

市人才联合党委第34党支部,由52名来自不同企业单位的流动党员组成,平均年龄不到32岁,怎么提升党组织活动对年轻党员的吸引力?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探索,该支部探索出了一条提升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热情的新路子,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率由原来的不足20%,一度跃升至现在的80%以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初步显现。

学习教育、公益服务两不误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

对于第34党支部的党员来说,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近年来,支部把开展为民务实的公益服务活动,作为激发党员积极参与组织活动的有力抓手。“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不同,支部的党员都是流动党员,工作时间、地点和内容都不同,如果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没有吸引力,就很难调动起大家参与的热情。”支部书记王耀琮说。

近三年内,该支部先后开展了三届爱心献血活动、四次困难党员帮扶、两次风灾地震捐款、一次博罗公益支教、两次警营双拥慰问联谊、一届敬老爱老、一届社区义务咨询服务、三届绿色环保等活动。这些公益性质的活动,广受支部党员的支持和喜爱。支部很多党员实现了从最初的想尽办法逃避参与活动到想方设法全力参与活动的转变。

党员吴坚锐在2014年才将组织关系转入该支部,一开始因工作原因经常要出差,就算是偶尔有参加活动的时间,他也会找各种借口推脱,因为想趁难得的周末在家多休息休息。后来,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吴坚锐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试着参加了一次支部活动,自从他参加了支部活动后,从此就真的“再也停不下来了”,每次支部活动无论他工作有多忙,总是最先报名,就算是实在抽不开身也会捎来他的一份爱心。吴坚锐感慨地说:“以前是真的不知道支部活动的意义所在,以为就是简单地开个会什么的,完全没想到我们支部的活动会如此有意义,不仅可以献爱心、长知识,还可以结交各行各业的精英朋友,真的‘物超所值’。”

在王耀琮看来,公益服务活动是凝聚党员的载体之一。针对支部党员平时不能利用工作日时间参加“三会一课”的实际情况,每次室外公益活动结束后,支部会结合当前党内形势、上级党委要求以及支部实际情况就地开展“三会一课”,及时把上级指示精神予以贯彻落实。王耀琮说:“这种把公益活动与‘三会一课’学习结合起来的做法,不仅防止了‘为开会而开会,为学习而学习’,还提高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今年5月8日,该部组织了近40名党员赴市老人颐养院开展以“敬老爱老、争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公益服务活动,活动当天恰逢母亲节,为了表达支部党员的心意,该支部提前为老人订制了蛋糕,陪老人“妈妈”同过母亲节。公益活动后,支部租用老人院活动室, 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党课活动,现场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Q群有“留影”,微群有“声音”

支部的流动党员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每次开展组织活动时,并不能保证每一名成员都能到场。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支部QQ群专门建立了“支部成员相册”、“支部干部相册”、“支部荣誉相册”,要求每一名成员上传一张近期的生活照,这样做让那些不在同一批次参加活动的党员提前认识,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拉近成员间的距离,增强支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同时,搭建“两微一端”平台,拓宽信息化沟通渠道。支部在2014年7月份就着手建立了“支部QQ群”、“支部微信群”、“支委群”以及“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了支部与党员间的零距离对接。这些创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支部党员的管理,确保了支部与党员间的沟通渠道顺畅。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该支部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化传播媒介,不定时利用“两微一端”平台发送“两学一做”学习资料,让支部党员随时随地都可以参加“精品在线党课”的学习。

2015年10月份,支部还创办了自己的简报——“政治归宿 精神家园”,让每名党员都能以主人翁的角色全身心地融入到支部活动中来,实时将支部党员自己撰写的活动心得体会,以简报的形式予以刊发,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突出人文关怀打造“有温度”的党组织

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支部的很多党员都是大学毕业后,远离自己的亲人,只身一人来到深圳工作,往往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不太稳定,这就需要党支部发挥作用,实时掌握其最新动态。

王耀琮介绍说,党支部现有五名支委、五名党小组组长,根据分工安排,每名支委和党小组长负责联络一个党小组的成员,在传统节假日期间通过打电话、发微信或短信等形式,实时了解小组成员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情况,从支部层面给予他们节日上的问候和更多精神层面上的支持与鼓励,使他们能时时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党支部内部做好困难党员的帮扶更为重要。该支部第二党小组组长的父亲于2016年10月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在得知情况后,党支部第一时间在支部内部发起了募捐,短短三天时间,为其募捐到12000元的治疗费用,并及时向党委申请党内关爱基金。事后,不仅党小组组长的母亲向支部表达了感谢,党小组组长本人也表示将更加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回报党组织给予他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热情,该党支部党费缴纳比例连续四年保持100%,各项党组织活动平均参与率达80%以上。通过党支部的教育和培养,2016年,该党支部1人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1人考上北京大学硕士,1人考上广东省公安系统公务员。在人才联合党委组织的半年和年终考核中,已经连续6次蝉联全党委“第一名”,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显现。

见习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王耀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