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声音丨车小平:“深港30分、湾区1小时”罗湖彰显“湾区枢纽”定位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2021-11-03 22:05
收录于专题:罗湖“两会”时间
摘要

​车小平,罗湖区人大代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

车小平,罗湖区人大代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

打造“深港30分、湾区1小时”通勤圈是罗湖“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也是罗湖实现“湾区枢纽”的重要抓手,罗湖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规划建设:

第一在“深港30分钟”通勤圈方面,罗湖将推进实施口岸小运量接驳轨道交通,串联罗湖、文锦渡、莲塘口岸和相关轨道站点,提升罗湖至各个关口的通行效率。

第二把罗湖、文锦渡、莲塘口岸等口岸功能做一个整体的布局调整和提升,如把文锦渡口岸鲜活货运功能调整到莲塘口岸,对罗湖、文锦渡两个口岸进行整体提升,增加通行的效率。

第三是推动香港东铁引入到罗湖口岸,加强铁路之间的联系。

第四个是迎接香港地铁北环线东延,提前做好空间预留和准备。

在“湾区1小时”通勤圈方面

一是加强“罗湖北站”枢纽建设和深圳火车站改造,尽快形成罗湖“双高铁”枢纽,通过高铁枢纽加强对广州、东莞、惠州、汕头等湾区城市高速铁路交通联系。

二是加快完善“一环六射”对外通道系统,加快春风隧道、东部过境通道市政连接线等的建设进程,积极推动罗沙路复合通道、布心路改造等工程的建设,尽快开展深汕第二高速公路深圳段建设,进而衔接大湾区高快速路网系统,实现对外道路交通快速辐射。

三是结合城市更新,进一步完善组团间联系通道、片区微循环路网,并重点针对城市道路与高快速路网衔接节点进行改善,提高城市各片区上下高快速路网的效率,进入实现全出行链的高效。

在提升城区品质方面,罗湖不做形象工程。

道路品质提升是“十四五”规划建设的重点,罗湖规划对人民南路、东门路等77条道路进行品质提升和道路新建、改建,本轮的改建将不局限于道路红线内,而是按照“完整街道”的理念,明确道路红线和建筑退线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同时调整道路市政设施布局,释放步行空间和活力商业空间,打造与沿线业态相适应的“完整街道”。

在缓解停车难问题方面

一是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罗湖立体停车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罗湖区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罗湖区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罗湖区社会资本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投资补助实施细则(试行)》。目前,鸿怡阁、富基大厦及宝岗路及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已经通过联系会议审批通过,正在开展建设。

二是结合罗湖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试点,推进综合利用绿地、学校操场、道路等土地地上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停车设施。目前对于新建学校操场下放增设地下接送系统和停车场已经基本达成一致。

同时,罗湖正在开展《罗湖区公园绿地停车设施建设梳理方案研究》,筛选出具备建设条件及停车需求的公园选址12处,目前正在与城管部门沟通对接建设的可行性。

三是结合《桥下空间管理办法》,开展罗湖区桥下空间梳理,对于有需求且具备设置停车泊位的进行研究,并在下一步推进其设置。

四是协调整合路内路外停车信息资源,进一步推广罗湖共享停车。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