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迈入“双高铁”时代 罗湖立足“湾区枢纽”定位内通外达畅四方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2022-10-28 20:10
收录于专题:罗湖要闻

从1911年广九铁路上行驶的蒸汽机车到即将迎来的罗湖“双高铁”时代,从改革开放前深圳仅有的两个陆路口岸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到2020年开通的莲塘口岸,从全市首条地铁线路深圳地铁1号线从罗湖站驶出到“十三五”期间开通运营轨道线路8条且地铁14号线建成通车……细数罗湖这几年来在交通领域的“成绩单”,“湾区枢纽、四通八达”跃然眼前。

罗湖北站(罗湖区轨道建设管理办公室供图)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一个“先”字说明交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罗湖区聚焦群众所需所求,高质量打造“湾区枢纽”,不断织密综合交通网,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从罗湖坐高铁出发”——罗湖高铁“双枢纽”格局初显,“在家门口就能坐地铁”——上下班通勤无压力,“坐公交越来越方便”——公共交通助力畅通出行,“慢行‘风景线’便捷居民”——城区慢行系统优化短距离出行体验。

放眼罗湖,高效便捷的轨道织密成网,四通八达的路网不断刷新交通面貌,城区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交通格局的崭新蝶变,助推了罗湖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更高阶段,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交通动能。

“湾区枢纽”呼啸而来,“轨道上的罗湖”迎来“双高铁”时代

总建筑面积86592.91平方米,涵盖2条地铁线路和1条高铁线路,罗湖北站千呼万唤始出来。日前,万众期待的罗湖北站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据悉,该站共分为地上一层、地下四层,其中负一层为包含5600平方米商业开发区的综合交通层,负二层为站厅层,负三层是地铁14号线和17号线的站台层,负四层则是深汕高铁的站台层。

罗湖北站(罗湖区轨道建设管理办公室供图)

“作为罗湖高速发展的又一增长极,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动罗湖北站枢纽建设,高标准打造集国铁、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站城一体化枢纽。”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局长车小平表示,罗湖北站将极大弥补罗湖北部地区枢纽战略资源不足,进一步强化罗湖区对外交通辐射能力。

列车缓缓驶进罗湖北站。10月28日,地铁14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罗湖北站是深圳地铁14号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14号线串联罗湖的唯一站点。”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罗湖北站项目负责人徐伟工介绍,该线路将打通福田、罗湖、龙岗、坪山一线的地铁通勤方式。不仅如此,地铁17号线罗湖段建设已经启动,地铁25号线也已纳入深圳市轨道交通五期工程。

地铁已然驶入,高铁即将到来。目前,罗湖正加快推动深汕高铁建设。记者了解到,深汕高铁设计速度350公里/每小时,西丽至罗湖北段250公里/每小时。“按照满足动车组列车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设计,这意味着当客流需求达到时,深汕高铁最高峰有望成为3分钟一班的‘超级地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如此,罗湖北站枢纽建设将彻底打开罗湖“北大门”,高铁、地铁多种交通方式将不断拉进罗湖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距离。

(罗湖进入“双高铁”时代)

北有接入深汕高铁的罗湖北站,南有通过广深城际引入赣深高铁的深圳火车站,“双高铁”时代的到来使得罗湖“湾区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自2022年1月10日零时起,建站110周年的“老字号”深圳火车站通过广深城际引入赣深高铁,开通高铁列车16对,包括上海虹桥2对、武汉2对、南京1对、南昌7对,标志着罗湖进入“高铁时代”。

据介绍,未来,罗湖将加快赣深高铁笋岗动走线建设,协调推进厦深高铁引入深圳火车站,并开展罗湖与香港东铁线对接通道可行性专项研究,加快推动深港双城交通“通勤化”。“据了解,到‘十四五’期间,罗湖将形成‘30分钟、45分钟、60分钟’交通圈。”车小平介绍,以罗湖为中心30分钟到城市外围组团(坪山、大亚湾),45分钟到临深城市中心(东莞、惠州),60分钟到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中山、珠海等)的交通圈,基本实现罗湖对湾区城市中心的高速通达。

(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供图)

万象罗湖便捷“拉满”,居民幸福感随交通品质提升而不断延伸

要论城区交通“主动脉”非地铁莫属,要论居民最基础广泛的交通设施非公路当仁不让。近年来,罗湖不断织密城区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居民交通出行品质。“‘十三五’期间,罗湖积极开展轨道交通建设、道路品质提升、交通拥堵综治、三网融合、自行车道网络建设等综合工程,力求辖区居民出行更便捷高效。”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罗湖开通运营1、2、3、5、6、7、8、9号线共8条轨道交通线路,全区现有地铁总长44.3公里,设站31座,城市轨道线网密度由“十二五”末期的0.62千米每平方千米提升至“十三五”末期的1.25千米每平方千米,轨道站点500米覆盖率为48.6%,全市排名第二。“现如今,地铁5号线西延建设有序推进,11号线红岭南站开工建设。”据介绍,公路方面,东部过境高速公路(罗湖段)、坂银大道建成通车,对外通道体系基本形成。

(罗湖积极争取轨网加密与延伸)

东部通道、春风隧道、深南路东延等系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推进,东湖立交部分匝道开通,城市次干道、支路网结合城市更新不断完善,全区已建成道路总里程289.7公里,路网密度由“十二五”末期的7.6千米每平方千米提升至“十三五”末期的8.16千米每平方千米。

另一方面,罗湖正加快推进三大口岸枢纽升级改造,强化双城轨道、道路无缝对接,实现口岸与城市、产业、空间一体化融合,加快推进三大口岸枢纽升级改造,以此牢牢锚固罗湖大湾区枢纽核心地位,打造湾区一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据悉,罗湖完成泥岗路、建设路、爱国路等46条道路品质提升工作,完成21座人行天桥景观提升,新建5条花景大道,探索郊野品牌绿道建设模式,建成总长7.07公里的淘金山绿道郊野生态型绿色廊道。公交出行方面,罗湖以居民“通勤幸福”为目标,持续优化现有的183条公交线路,5年内共优化165条次公交线路,不断提升辖区居民公交出行体验。“罗湖正在推广招手停接驳巴士(小黄鱼),招手即停、按铃即下,可以把居民安全快捷舒适地从地铁口送到小区门口、学校门口、医院门口。”车小平介绍。

慢行系统从“有”到“优”,以人为本优化高密度建成区“慢出行”方式

中午时分正是外卖小哥一天中最忙碌的时段之一,在罗湖区和平路跨线桥非机动车通道上,一列黄蓝相间的电动车长队有序地穿梭在高架桥上。原来,这是罗湖区专门设置的高架桥非机动车道,平时不时有居民骑车穿过,一到饭点就为忙碌的外卖小哥提供安全便捷的通行空间。和平路跨线桥非机动车通道也是全市首条在高架桥上开辟的非机动车道。

记者了解到,和平路跨线桥非机动车道是罗湖不断优化辖区慢行交通系统的有效实践,通过一系列专属交通标识真正实现“机非分离”。“和平路跨线桥非机动车道长约320米,设计宽度约2.9米,双向靠右通行。”相关设计人员介绍。对于骑车过桥的人员尤其是外卖小哥而言,则是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以前在周边商圈和写字楼送餐都要绕好大一圈,现在直接骑车上桥节约了很多时间。”有外卖小哥说。

(“机非分离”保障慢行路权)

作为高密度建成区,罗湖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有着非常典型的意义,既体现着健康、活力、绿色、低碳的特质,又表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还能缓解城区短距出行的交通压力。

现在,电动车、自行车出行已成为罗湖居民“最后一公里”通勤的重要选择,在交通规划中,罗湖不仅注重“快”的建设,也重视“慢”的需求。“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增加隔离设施、完善标志标线、精细化设计非机动车过街等措施,罗湖计划未来两年完成152处路段道路资源空间优化,实现‘机非分离’方便市民出行,打造辖区自行车道成网成系统。”车小平表示,结合轨道站点罗湖还将打造“1公里步行、3公里自行车、5公里公交、长距离轨道为主”的出行模式,全面实现轨道、公交、慢行的无缝衔接与融合。

编辑 李依林 审核 谭凤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