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堵“高墙”隔断的是误入歧途的过往,一座“心桥”通向的是改过自新的远方。他们坚守在“高墙”之下,甘担监所被监管人员蜕变的守护者;他们搭起“心桥”,让被监管人员在冰冷的铁窗内感受人性关怀……日前,《双区卫士》栏目组走近深圳公安监所管理民警,采写监所管理民警的故事。敬请关注。
在深圳市罗湖区金稻田路的一所“特殊学校”里,学员们每天7点起床,9点半下楼做操,平常还会参加跳舞、做手工、观看教育片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这所特殊学校的学员,都沾染过毒品,强制隔离戒毒让他们开启新的生活。
李永梅是这所“特殊学校”——深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管教,许多“硬茬”在她的感化下重启人生,回归正常生活。今年2月起,李永梅在她驻守监所36年的时光中再次创新,用一本“日记”帮助蛮横的学员小敏(化名)实现蜕变。
2020年7月,小敏因吸毒再次被抓,这已是她第五次进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作为监狱、看守所、戒毒所的“常客”,小敏面对管教民警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无视所纪所规,时常挑衅同一病室的学员。如在管教民警面前,小敏说好不会再犯,回到病室后又在其他学员经过时故意伸出手撩一下,进而发生口角。曾有四名学员因小敏的挑衅被诊断评估扣分,两名学员被延期出所。有一次在外地戒毒所隔离戒毒,小敏甚至拿凳子将管教民警砸伤。
进入深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半年时间里,小敏一次次挑起事端。后来,一向敢于“碰硬”的李永梅被安排为小敏的管教。她没有放弃这个“问题学生”。刚接手的那段日子,李永梅对小敏开启谈心谈话模式。她发现,小敏特别能说,字写得漂亮,人也很聪明,但存在“破罐子破摔”“延期就延期”的心态。此外,小敏还爱打小报告,爱挑同病室学员的毛病,被挑出的毛病往往能成为小敏当场挑衅的理由。
“老这样不行,你有什么事情往本子上说。”今年2月,李永梅想出一招,让小敏把想说的话写到本子上。她叮嘱小敏将每天的感悟、心情,以及其他学员的违规违纪行为在本子上记下来。李永梅每天早上都会收到小敏递过来的本子,并对其中内容进行点评。看到表现好的,李永梅则提出表扬。年初至今,小敏像个“班干部”“督导员”似的,当起了李永梅的助手。这一招后来被总结为“日记交流法”。
小敏的改变,深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看管四中队队长朱晓晴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小敏的情况现在很稳定,既积极参加我们的美术学习班,又参加征文比赛,还参加舞蹈演出。”朱晓晴说,小敏在很多比赛都拿过名次。从“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变成管教民警放心的“学生”,小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朱晓晴曾在女学员中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内容为“你最喜欢中队的哪个管教”。朱晓晴得到的答案多是李管教(李永梅)。小敏也对李永梅信任有加。有时遇上休假,李永梅便嘱咐小敏把日记交给其他管教民警看。这时候,小敏就不给了。
已经驻守看守所30年、戒毒所6年的李永梅,手机号、微信号常在曾经受她管教的被监管人员、戒毒学员中流传。李永梅说,她也不知道怎么就传出去了。通过这一媒介,很多曾经的在押人员、戒毒学员向李永梅咨询问题或分享出所后的生活。
(原标题《双区卫士丨李永梅:“特殊学校”里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