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社区:时间银行让志愿者爱心增“值”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黎荧荧 傅丽婷 杨鹏
2021-10-25 22:00
摘要

为解决这些问题,下村社区探索推出“时间银行”志愿者积分活动,希望能够通过“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为自己储存时间”的宗旨和归属,改变志愿服务的“单向流动”,群众更多的志愿服务热情,促进志愿服务良性持续开展

志愿者无私奉献的身影每时每刻都在文明创建、交通劝导、社会治理、垃圾分类等等工作中。公明街道下村社区党委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积极探索实行“时间银行”,社区居民每做一件好事,每参与一项社区工作,就可以把参与服务的时间换算成积分,存进社区“时间银行”,这些积分可折算对应的物资,提高参与爱心志愿的积极性。

时间银行 鼓励志愿服务

下村社区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存在着活动受众面窄等一些难点。在日常活动中,基本都是比较热心的居民参与;再比如群众奖励机制不够健全,有积极性的居民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但他们应享受更多的奖励。为解决这些问题,下村社区探索推出“时间银行”志愿者积分活动,希望能够通过“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为自己储存时间”的宗旨和归属,改变志愿服务的“单向流动”,群众更多的志愿服务热情,促进志愿服务良性持续开展。

志愿积分 兑换生活物资

在下村社区,每位志愿者都是“储户”。志愿者根据自身行业、岗位特点、专业特长等实际,自觉对接社区发布的志愿公益服务信息,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包括关爱陪伴、社区环保、义务值警、公益宣传等四类)。党员志愿者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每一小时积1分,累计一定服务时间后,通过相应的存、取规则,可兑换洗手液、冰袖、折叠背包、保温瓶及洗衣液等物资。社区每年还会根据“时间银行”服务时长记录情况、志愿服务活动实际表现,评选年度“志愿服务之星”,鼓励更多群众自觉参与公益志愿活动。

存取积分 激发服务热情

时间银行里的爱心兑换,温暖着每一位志愿者的心,让他们获得满满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陈阿姨用积分换取了保温瓶,并说道:“做义工本只想着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但是现在有这样一种形式来鼓励志愿者,服务起来更有干劲了,更有动力了。在大家看着账户上的积分不断增加,心里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截至目前,下村社区已注册成为“时间银行”志愿者1098人,志愿者团队1个,开展活动约166次,服务人群约3万人次,累计时间存入2246.5小时,志愿者们的真诚用心服务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

下村社区书记陈合光说:“通过储蓄的形式,把居民的好事越积累越多,让更多的居民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据悉,自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开展以来,下村社区积极探索推进文明行为积分奖励工作,给文明行为“积分”、为文明市民“喝彩”,营造“好人好报、德者有德”的良好氛围,引导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起推动社区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不断筑牢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文明根基,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和谐社区。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黎荧荧 傅丽婷 杨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