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论坛——当代世界产业政策2021研讨会”在深召开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2021-10-24 14:21
摘要

10月23日,“百川论坛——当代世界产业政策2021”主题研讨会在深圳拉开帷幕。论坛为期2天,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暨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领导、深圳市龙岗区领导、深圳市企业界代表及社会各界媒体的鼎力支持,并邀请了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社科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其它各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和评估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产业政策的重大变化,为制定相应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10月23日,“百川论坛——当代世界产业政策2021”主题研讨会在深圳拉开帷幕。论坛为期2天,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暨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领导、深圳市龙岗区领导、深圳市企业界代表及社会各界媒体的鼎力支持,并邀请了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社科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其它各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和评估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产业政策的重大变化,为制定相应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代行院长、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进行开幕致辞,对前来与会的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并为我们阐述了本次论坛举办的初衷和愿景。“过去四十多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渐进式的。中国的产业政策在这个转变的过程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郑永年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和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都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如今,中国经济正迈向一个新的时代——一方面,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共同富裕”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而另一方面,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将长期处于一个可以称之为“有限全球化”的时期。如何在强化产业政策的同时深化国家的开放政策而避免再次走向封闭?中国的产业政策转型的方向在何处?如何通过有效的产业政策辅助国民经济克服内外挑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重要的问题,需要以科学理性的思考来寻求正确的答案,这也是举办本次论坛的初衷。

郑永年教授还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政策和其他国家的产业政策互相影响、不可分割。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西方主导的所谓的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面临各种挑战,全球化的方向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新冠疫情的传播已经给很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困难,并对国际供应链布局和物流业运转造成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还在不断持续。这些变化和挑战,都会对具体的产业政策的执行效果产生影响,更需要去持续地关注和不断地求索。因此,郑永年教授希望可以把“当代世界产业政策”主题研讨会办成一个年度研讨会,每年都邀请国内外的学者和政策研究人员对各主要国家的产业政策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评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以视频方式出席本次论坛,并以“产业发展的变局,反思与前瞻”为主题发表视频演讲。金碚教授指出,我们这个时代仍然处于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的本质没有改变,但是新时代的格局发生了巨变,也处于一个产业变局的过程中间。产业,本质上就是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来实现物质形态的转换,从而使得物质能够对人有用。到目前为止,基于物质的实体经济的增长对中国和世界来说依然非常重要——重视增长、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时代特征决定的。

本次论坛将通过“四大主题”和“三大区域”来展开。第一天,论坛聚焦3大热门议题——“新冠疫情对各国产业政策的影响”“中美竞争新前沿:技术标准制定”和“半导体产业链国际布局新动向: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与会嘉宾分别围绕不同主题发表精彩的演讲。第二天,论坛将继续对中外产业政策进行深度探讨,包括近期热议主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中国产业政策的影响”,还将对3大国家和区域——美国、欧盟和日韩的产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

原标题:《“百川论坛——当代世界产业政策2021研讨会”在深召开》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