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深圳市、区两级社会组织的纵向合作升级,解决不同类型社会组织间横向跨区域合作的痛点,目前,深圳已形成“1+8”模式的社会组织创新示范集群效应,建成8个区级社会组织园区。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园区创新发展,6月23日,在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的指导下,由深圳市福彩公益金资助,深圳市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基地与上海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社会组织园区发展网络座谈会”顺利召开,双方分享各自的服务模式与创新经验。
深圳市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基地副总干事、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执行秘书长秦素容进行线上分享。
据了解,本次座谈会打破了空间限制,开拓园区组织交流模式,以线上座谈的形式进行,让深沪两地的社会组织园区运营机构隔空对话,分享园区服务模式与创新经验。深圳市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基地副总干事、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执行秘书长秦素容向与会的社会组织代表介绍了成立深圳社会组织园区发展网络的背景与意义。据秦素容介绍,目前,深圳已形成“1+8”模式的社会组织创新示范集群效应。深圳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基地是由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运营的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已陆续成立了宝安区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深圳社会组织总部基地(福田)、龙岗社会创新中心、南山区社会组织创新苑、盐田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罗湖社会创新空间、龙华区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中心、南山区“社创+”社会组织服务中心8个区级社会组织园区。各个园区通过发布社会组织和各行业动态信息,对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需求,整合社会组织和政府各部门、各区、街道资源,实现政府、社会、市场三方的良性互动,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组织创新示范的集群效应。
“‘政企社’ 三方联合管理机制,跨界合作的创新模式等举措,上海公益新天地园有着一套较为成熟的运管经验,不但吸引了众多优秀公益组织入驻,也培育了一批品牌活动。”此次座谈会的主讲嘉宾、上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兼主任王勇说,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已形成由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处(园区管委会办公室)牵头,上海社会福利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园区业主方,上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为园区运管方的“政企社”三方联合管理机制。园区以公益发展成就展示地、公益事业创新策源地、公益资源配置集散地、公益文化培育引领地为功能定位目标,通过跨界合作的创新模式吸引了众多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优秀公益组织入驻,并形成了“公益伙伴日”、“公益养成营”、“公益新天地品牌项目”等一系列园区重点品牌活动。同时上海民政博物馆、上海福彩文化展示馆等先后落户园区,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益地标。
编辑 周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