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丨在校吃好,解决深圳40万“小胖墩”的烦恼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2021-10-21 01:17
摘要

10个学生中,有2个超重肥胖——这一数据让人忧心,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10月19日,深圳了启动深圳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与生长发育现况调查,深入调查摸清学生营养健康实情,评估改善中小学生健康的可行方案。关注学生营养,牵动家长心弦,关乎社会发展后劲,值得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

10个学生中,有2个超重肥胖——这一数据让人忧心,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据深圳市中小学生体检结果,2020年全市学生超重肥胖率已经上升至22.47%。这意味着,深圳大约有40万中小学生正面临较严重的营养健康问题。另有数据显示,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低龄化趋势明显,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给家庭和医疗保障系统带来很大负担,成为需要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

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已摆上深圳的议事日程。日前,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牵头制定的全国首个《校园团餐配送服务规范》正式通过批准发布实施。这份标准对学校配餐各个环节进行细致规定,在食品安全和营养配比上设置了严格标准,在校用餐吃得饱、更吃得好,将有规可依。从校园餐桌开始,改善学生膳食营养结构,深圳用“在校吃好”,来解决深圳40万“小胖墩”的烦恼。

让孩子在校吃得更营养,可能是解决学生肥胖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日本5至19岁人群超重或肥胖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在经合组织发达国家中学生营养表现最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法律强制规定的学校营养午餐计划。据日本文部科学省介绍,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提供儿童在家中缺少的膳食营养元素从而实现学生营养平衡。因此,学校午餐菜单制定都需经过严格论证,还要根据学生健康实情动态调整。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营养午餐方案,先行一步的深圳已有一定基础。此次出台校园团餐配送服务规范就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深圳版“营养午餐”能否好吃又健康,成为学生欢迎的“网红产品”,值得观察。

给孩子提供营养的在校餐食,也是瞄准市民痛点的一大民生实事。能在学校里解决一餐甚至两餐,可以节约学生和家长的精力、时间及金钱,尤其对双职工家庭来说是大大的减负,十分符合“双减”政策的精神。现在,很多学生肥胖并非由于家境优越吃“太好”,反倒可能是因为家庭收入不佳吃得差,饮食结构中高能量、低营养垃圾食物占比多所致。有关研究已经明确,学生营养和学业表现呈现明显相关性。不让孩子因家庭条件、营养状况而掉队,为所有学生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学校提供高质量、普惠性的在校饮食,彰显教育公平的价值。

学校食堂还是对孩子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好课堂。现在,不少学生用餐习惯不佳,挑食、用餐过快、边吃饭边玩手机都是肥胖诱因。老师可以借在校用餐时间,规范学生用餐习惯,传授用餐礼仪,普及营养知识,餐后,还能监督学生厉行节约,实行垃圾分类教育,可谓一举多得。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能让人终身获益。关注膳食营养从娃娃抓起,“健康中国”的参与者、践行者会越来越多。

10月19日,深圳了启动“深圳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与生长发育现况调查”,深入调查摸清学生营养健康实情,评估改善中小学生健康的可行方案。如此大规模、综合型的调查,在深圳尚属首次,在全国也走在前列。这一调查将为深圳后续施策提供依据,全过程检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上系统改善孩子营养摄入情况,深圳学生健康管理闭环体系已初显骨架。深圳已设下“学有优教”的目标。学生体质良好,是“学有优教”的保障也是“学有优教”的追求。关注学生营养,牵动家长心弦,关乎社会发展后劲,值得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

(原标题:《特评丨在校吃好,解决深圳40万“小胖墩”的烦恼》)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