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名年龄不实的女孩使用伪造证件乘坐飞机,潘明庄在作出处罚前多方核实,只为确定女孩真实年龄;两名当事人供述互相矛盾,喻荣退回案卷补充侦查,完善证据链……案件质量和警情规范化处置是执法的生命线,深圳公安办铁案的背后有哪些故事?本周《双区卫士》走近执法管理民警,敬请关注。
办成一宗铁案,需要固定哪些证据?将案件定性为刑事还是治安类案件?是否采取强制措施?……这些决定的作出,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执法规范。郑雨晨是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的一名“守门人”,作为法制科民警的他要用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为一线办案民警把好“法制关”,让案件经得起检验。
在一宗被刑拘犯罪嫌疑人多达20人的传销诈骗案中,郑雨晨作为一线办案民警就深刻意识到执法规范化的重要性。在该案中,犯罪嫌疑人多,受害人也多,这就需要他把每一名受害人的被害经过、被骗钱财情况等一一核实清楚,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三年前,郑雨晨在罗湖口岸派出所案件侦查队时,该所接到一名男子被诈骗数千元的警情。报警男子小亮(化名)在网上交友时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后来在交往过程中不断以生日、家人生病等各种理由向他要钱。偶尔一两次的要钱,小亮还没发现问题。但要的次数多了、总额大了,引起了小亮的怀疑,于是报警求助。办案民警追踪发现,这确实不是恋爱,而是“女孩”背后的犯罪团伙所为。
这个团伙的前身是一个不成功传销组织。该传销组织要求每一名“员工”购买公司产品,然后再发展“下线”,发展“下线”多的人则会升级,拿“下线”业绩的提成。于是,“员工”们想尽一切办法四处发展”下线“,为了业绩甚至对自己家人下手。由于这个传销组织的成员大多来自不富裕地区,差不多每个人做到一定金额后就难以为继。于是,团伙头目提出了新主意,要大家在网上交友诈骗来赚钱。
“老板”让团伙成员分成三组,分别租住在不同的位置。每组大约10人,都安排一名声音甜美的女子用语音和视频对话,其他男子负责冒充女子聊天。每当有人上钩,他们就会在适当时机提出各种要钱的理由,大多数人碍于面子,都会掏钱博得网络另一端“女子”的欢心,殊不知是钻进了“抠脚大汉”的圈套。
办案民警侦查发现,这个团伙藏匿在华北某市,嫌疑人多达30余人,案情复杂且受骗人数众多。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郑雨晨负责对犯罪嫌疑人的违法犯罪证据进行固定,对他们各自的参与程度进行甄别判断。最终,全案刑拘了20多名嫌疑人。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郑雨晨和同事们还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聊天线索,找到每一个受害人,为他们制作笔录、固定证据。于是,郑雨晨和同事们开启了第二轮出差,全国各地跑,终于将每一名被害人的被害经过、被骗钱财情况一一核实清楚,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交给检察机关。
这宗案件让郑雨晨收获颇多。他说,正是这种不枉不纵的工作经历,建立了他的工作标准,并将之带到法制岗位上,全力以赴做好法制底线的“守门人”。
(原标题《双区卫士丨郑雨晨:“守门人”不枉不纵守好法制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