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东、王佩瑜等名家齐聚上海书城!端午小长假,相约“音乐与阅读”

​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2020-06-24 15:33
摘要

“音乐与阅读”读书活动将开启,这也是疫情后,上海文化地标——上海书城福州路店的首次线下活动

25日晚7时,一场以深夜书店为背景的“上海·故事”读书会:“音乐与阅读”读书活动将开启,这也是疫情后,上海文化地标——上海书城福州路店的首次线下活动。

这场活动由上海新华传媒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策划,是“阅读的力量·深夜书店节”特别专场,倡导广大市民开展“白天到黑夜,每天多一小时阅读”的健康文化生活。活动当晚,特别邀请著名钢琴艺术家孔祥东、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青年舞蹈家朱洁静、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冠军、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解放日报记者沈轶伦、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沈婷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唐健分享读书心得。

《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为两类文化的沟通和中继一同略尽绵力,用医生的角度看音乐以及有关音乐的历史。孔祥东向我们推荐这本书并分享他的感想:“一曲动听的音乐对我们的身体会起到怎样意想不到的作用?将医学融入生活,将科学渗入文化,让我们用心感受音乐。”

王珮瑜向读者朋友们推荐《觅经记》。这本书是韦力先生的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之六,涵盖声音训诂、考据校勘、典章制度、义理分析等多个研究角度,引证博赡,提炼中国人文学科的崇高标准。

“深藏昔日与今朝、历史与人文,写尽上海的市井人情”,朱洁静将与读者分享她读《繁花》的感受。

沈婷介绍了一本好书《守护天使》,她说,“愿这个世界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亲子阅读让我和自己的孩子同时奔跑在文学创造的现实和幻境里”。

《九首诗歌里的中国》以诗史上的作品,构成一个自诗骚而晚清的中国人文主义诗学谱系,表达数千年来中国古诗里的文化精神。唐健说,“诗言志,歌咏言。这九首古诗里,有我们中国的文化精神。”

形形色色的人,林林总总的选择,汇聚成了一座城市的面容与精神。作家沈轶伦向读者推荐她自己所著的《隔壁的上海人》,体味“从发生在一个个上海普通人身上故事,折射变革年代城市的静水深流”。

《爱、死亡与后人类》一书聚焦于“后电影时代”的话语和思想,旨在通过重铸电影哲学的方式,在学理思想层面哲学性—分析性地重新探讨电影,从而在后电影时代捍卫电影的进路,本书作者吴冠军说,“恰恰只有在银幕上,你才能找到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东西。”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