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技术成智慧城市建设关键点

读特记者 周雨萌 文/图
2020-06-22 22:22
摘要

​当下,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已成为发展共识,智慧城市建设也正带动着巨大的技术和产业资源,究竟该如何构建一个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可进化的新型智慧城市呢?

当下,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已成为发展共识,智慧城市建设也正带动着巨大的技术和产业资源,究竟该如何构建一个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可进化的新型智慧城市呢?6月22日,在 “腾讯云数字孪生城市峰会”上,专家学者、行业领袖汇聚一堂,为智慧城市建设献言献策。众嘉宾一致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智慧化的过程,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还处于“拼图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共建,在此过程中,数字孪生技术正成为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

据了解,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技术则是物联网设备的数字化,它联接着物理和数字两个世界。前不久,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数字孪生等七项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

会上,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信息中心主任孙薇表示,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逐步迭代、完善和进化的过程。在迭代过程中,政府,市场和企业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政府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在打通各个领域壁垒和制定通用平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是城市的土壤,只有把土壤营造好了,土壤里才能开花结果。所以政府在建设智慧城市时首先应站在新思路下去尽可能满足各方需求的前提下提供公共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也指出,智慧城市一定是一个城市智慧化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当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还处于“拼图阶段”,拼图一开始是不清晰的,在慢慢发展中才会越来越清晰,最后成就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城市建设维度上看,有些领域会先走一步,并实现了单点突破。以深圳为例,智慧城市建设已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但各领域发展不均,相对比较成熟的是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还应进一步加强。

孟建民介绍,未来,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为代表的智慧街区建设,将成为深圳城市未来发展的标杆和全国先行示范区的示范点,被打造成全国智慧城市的样板,具有引领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但它也有一个通用的逻辑,就是要建统一的数据基础、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技术框架;数字化基础设施应该先行,基础设施建好之后,再用技术在上面“盖房子”,也就是要在数字化底座上再造一座城市,即数字孪生城市。同时,他也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除了有基础设施和底座,还要有一个开放的生态。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分享了数字孪生城市发展的三条路径。他说,我国智慧城市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正在从过去以垂直服务为主导的传统智慧城市建设,逐步转变为以整体数字空间为载体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城市数据将从“孤岛隔离”发展为“全域融合”;硬件设施会从“单点建设”发展到“一体规管”;城市运营将从“条块管理”升级为“多元互动” ,目前我国的数字孪生城市已从规划部署进入到规模化实施阶段。未来,腾讯作为数字化助手,以打造平台为手段,将聚拢更多专业合作伙伴,与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打造数据共生、应用共建的数字孪生城市。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周雨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