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儿童集体溺亡,拿什么来避免悲剧重演
读特记者 李跃
2020-06-22 20:28

▲图片来自微博

最坏的消息还是传来了!

6月21日下午,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8名小学生落水,牵动众网友的心。截至今日7时10分,经全力搜救打捞,这8名落水者全部打捞出水,均已无生命体征。

据初步调查,这8名小学生周末放假自发相约,到童家坝涪江河一宽阔的河滩处玩耍,期间有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学生一并落水。

8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令人有锥心之痛。

人们既感慨于他们的勇敢与纯朴道义,同伴落水时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奋力施救;更痛心于这样的悲剧性结局——我们的社会,究竟该如何为孩子们筑就一道生命的防护堤坝?

事实上,近来,全国多个地方如山东、河南、福建、广西等地,已发生过多起小学生溺亡事件。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资料,在我国中小学生意外死亡人数中,超过一半属于江河湖海里的溺亡,每年有3万名左右的儿童死于溺水事故。

防儿童及青少年溺水,显然成了一个须直面的公共安全话题。

早在4月初,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就发布今年1号预警:强化防溺水事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5月底又发布2号预警:盯紧盯细,努力减少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在眼下这气温升高、暑假将临的关口,这8个孩子的不幸溺亡,以生命的代价,再次为我们敲响了沉重的安全警钟。

当然需要从家长、学校到政府职能部门环环相扣,堵住任何可能的安全漏洞,包括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提升快速急救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与生命教育等。

这其中,照我看来,让孩子掌握必要的自救能力,尤为关键——在重庆这起小学生集体溺亡事件中,如果这些孩子都擅长游泳,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记得央视曾播出一档节目叫做《荒野求生》,收视率很高,原因就在于它能教授人们应对不同的生存环境,很有服务性。

从概率上讲,现代社会里,一个人置身荒野的可能性比溺水的可能性更低——数据显示,我国溺水死亡儿童人数占非正常死亡儿童的40%。也因此,让孩子掌握游泳技能,实在是我们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的一项公共责任。

和其他体育项目不同,游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它和跑、跳等田径项目一样,都是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技能。

可以说,游泳首先是一项生存技能,其次才是一个运动项目。一个人不会打球,顶多是一种运动缺憾,但如果不会游泳,在关键时刻可能意味着失去逃生的机会。

包括深圳在内,很多地方将游泳项目纳入了中考体育选考或必考项目。

据媒体报道,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清华大学学生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不过,如果学生有恐水症等特殊情况,可不参加。

如果说人们认同大学生必须会游泳才能毕业,将这项生存技能下沉到中小学生教育体系当中,显然更有现实价值。

生命第一,是时候让游泳成为中小学必修课,从侧重它的运动属性,过渡到更侧重它的生存技能属性了。我们要让孩子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获得一道庇护生命的安全屏障。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

(作者:读特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