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民:一名“超龄”支教老师 海丰孩子的“师爷”

读特记者 吕延涛 石义胜 刘思敏 叶志卫/文 何龙/图
2017-08-01 08:32
收录于专题:大局
摘要

在深圳龙岗区对口帮扶的汕尾海丰,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一批来自龙岗的老师被选派到这里支教。作为龙岗区第三批赴海丰支教的五名老师之一,赵荣民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在深圳龙岗区对口帮扶的汕尾海丰,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一批来自龙岗的老师被选派到这里支教。作为龙岗区第三批赴海丰支教的五名老师之一,赵荣民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赵荣民(左三)与附城镇中心小学的老师。

“超龄”老师的支教情结

眼里透着执著、话中自带热忱——这是赵荣民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去年,已经54岁的赵荣民就是凭着一份情真意切的支教申请自荐书打动了学校以及教育局的领导,破格成为了一名“超龄”4年的支教老师。

       赵荣民怀揣多年的支教梦,在汕尾海丰的附城镇中心小学圆了。

然而现实马上就来。这回被选派为小学书法老师的赵荣民,其实是一名执教多年的化学老师。虽然2013年考取了书法教师证,但是当业余爱好变成严肃的支教任务,无疑是一场严峻不能马虎一丁点的考验。

赵荣民非常清楚,作为一名从深圳到汕尾海丰的支教老师,他的任务是要在对口帮扶双方的学校工作领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并力求将特区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成果,以及支教者自身的学科特长与经验最大限度地传递给海丰的师生。

几个月下来,成了孩子们的“师爷”

带着满满的能量,赵荣民的书法课在从来没有开设过书法课的附城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六个班开始了。

“以趣促学”是赵荣民秉持的教育理念。为了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书法,对书法产生兴趣,赵荣民想了不少办法。

       书法课通常是这样暖场的:他会拿出一个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书写的内容就是与学生打招呼。教室里十来岁孩子们七嘴八舌:这些字是从网上买的吗?是老师您写的?那您能在黑板上再给我们写一次吗?……赵荣民说,这个从完全陌生到孩子们表现出兴趣的暖场过程,一般需要15分钟。

“谁能把老师刚刚写的字写一遍吗?谁写得认真写得好会收到老师的奖励哦!”赵荣民口中的奖品,是他自己的书法作品。为了给孩子们制作这种特别的奖品,他竟然从深圳搬过来一台过胶机!

 

这种方法无疑是卓有成效的:几个月下来,赵荣民已经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师爷”;书法兴趣被激发并有潜质的学生组成了书法兴趣班;到今年4月,校园文化走廊上贴满了这个从未有过书法课的学校的学生们的各种书法作品,有中文,也有英文……

从废弃黑板开始的教师书法工作室

对老师书法技能的培训,是从办公室里的一块早已被束之高阁的黑板开始的。

赵荣民刚开始的做法,是在一块小黑板的一半位置写字作示范,再留一半给老师们写。一来二去,参与写的老师多了,一块小黑板渐渐变成了两块、三块、四块……

书写小黑板变成五块之后,在去年的12月,老师的“三笔字”培训工作室成立,室内器材获得扶贫办的支持。

今年4月底,以36套规模配备的“附城镇中心小学教师书法工作室”成立。至此,中心小学的师生,有了临帖习字的乐园。据说这样的工作室在海丰也就仅此一家。

继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后,赵荣民和老师们也打成了一片。老师们写个春联什么的都喜欢找他。远近的村民也都知道中心小学有一个喜欢给人义务写字的赵老师。

援期结束前的心愿:计划未竟 申请延期

赵荣民老师是在记者从海丰回城区的途中匆匆赶到接受采访的。采访结束时,他从包里掏出一张纸,上面用毛笔字写着几个大字:计划未竟 申请延期。

到6月底学校放假,赵荣民老师的支教任务就到期了。早已超龄的他,还想继续在超龄的路上走下去。他的下一步计划,是把老师的书法培训推广到全镇。

祝福赵老师,希望他再一次圆梦。

见习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吕延涛 石义胜 刘思敏 叶志卫/文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