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他们“不见外”

南方Plus移动端
2020-06-20 20:19
摘要

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外籍人士,不仅以守望表达对中国战疫的信心,还用“个性化”的行动支持中国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并积极向外界展示他们眼中的中国战疫故事。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生活在广东的外国人选择留守。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外籍人士,不仅以守望表达对中国战疫的信心,还用“个性化”的行动支持中国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并积极向外界展示他们眼中的中国战疫故事。

外籍志愿者活跃在广州社区疫情防控一线。

他们在见证——亲身体验中国采取的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疫举措,感受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巨大勇气。

他们在行动——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政策和措施,与身边的中国朋友并肩战斗。他们把对“第二故乡”的深情落实到行动上。

他们在感动——无论是身边中国朋友、同事、邻居的关怀,还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战疫的故事,都令他们倍感温暖,并对中国有了更多了解。

深圳外籍志愿者参与涉外防疫志愿服务。

6月以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讲述在粤外籍人士参与抗疫的生动故事。他们当中,有用汉字书信致敬抗疫一线人民警察的非洲国家留学生,有投身小区疫情防控一线的也门籍工程师,有为医院外籍患者讲解防疫知识的印度尼西亚籍“洋老广”。下面,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1.莫桑比克留学生给民警留下战疫“告白信”

结束一天的网课学习,来自非洲国家莫桑比克的外籍留学生Afo如常打开记事本,给自己“加练”汉语书写。今年战疫之初,Afo就通过用汉字写信的方式表达了与中国人民共同抗疫的决心。

莫桑比克留学生给民警留下战疫“告白信”

Afo用中文写下“我们在一起”,还画下一个心形图案;在信的结尾,他又用英文写道“I Love China”。这封信里还夹着他省吃俭用攒下的500元。

详情>>>

2.她在广州20多年,从印尼“人肉”背回口罩

身穿藏蓝色工作服,留着干练的短发,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一声“雷猴”一下子拉近了与身边人的距离。初见蔡纯素,便能感受到来自“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的热情。

她在广州20多年,从印尼“人肉”背回口罩

1月底,正在雅加达探亲的蔡纯素得知中国出现口罩紧缺情况后,立马改变行程。她发动亲朋好友收集购买口罩。2月4日,她和两个孩子连背带扛,“人肉”把数千只口罩带回广州。5月,蔡纯素被授予“广州市社区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详情>>>

●3.“我不是外人!”也门籍工程师的志愿故事

疫情发生以来,也门青年钱枫一直在广州,见证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不凡历程。身为广电运通中东区的海外技术支持工程师的他,也是一名外籍志愿者。他不仅走进公益热线直播间提供在线心理疏导服务,还协助国际社区防疫“三人小组”开展健康管理上门服务。

“我不是外人!”也门籍工程师的志愿故事

此外,钱枫还拍了不少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和介绍中国抗疫举措的阿拉伯语短视频,传递出了满满的正能量。

详情>>>

【采写】龚春辉 钟哲

【视频】龚春辉 周鑫宇

【统筹】胡良光

【实习生】黄幸子 黄晓彤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