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不少企业都开始逐步恢复常态,但对于部分企业和员工来说,疫情带来的劳动争议纠纷也亟待解决。盐田区盐田街道以科技赋能助力劳动争议化解,运用“微协商”“云调解”等手段,以“线上模式”形式开展劳动争议纠纷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年初,盐田街道某工地一名工人在工作时因安全生产事故导致受伤,疫情期间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但是工地负责人却在入院初期缴交了5000元押金后就杳无音讯,截至4月共拖欠医药费4万余元。盐田街道排查员彭杰主动作为,通过微信的“线上模式”与该工人沟通,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多次到病房探,从《工伤保险条例》《劳动合同法》和《企业安全责任制度》等方面引导工人与工地负责人沟通协商。经过多次的协商和调解,日前,工地负责人已足额缴交相关医疗费用,工人也已康复出院。
近日,街道成功化解了另一起司机因中风引起的劳动争议纠纷。深圳市某物流公司司机因高血压病发中风住院,司机家属以工伤为由向公司索赔6万。双方因是否属于工伤存在争议,对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根据调查发现,该公司未与该司机签订劳动合同,未为员工购买社保,已经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司机病发时并非在工作期间,因此不符合工伤理赔条件。由于双方见面时情绪较大,街道排查员和调解社工采用“背靠背”的调解方法,微信、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协商,帮助双方冷静后心情气和地参与调解。通过多次约谈走访,讲“工伤条例”,读《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打“感情牌”,耐心劝导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换位思考,拉近双方的心理预期,最终使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
调解员巧妙地运用“法、理、情”等调解方法对当事人进行劝解、感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调解原则,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采用“微协商”“云调解”等手段适应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电话、微信、走访齐上阵,根据当前法律的相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普法教育,快速有效地定纷止争。据了解,自年初以来,盐田街道组织调解各类纠纷110宗,其中涉及合同、损害赔偿、劳动争议、婚姻家庭、邻里、租赁、物业管理等类型,涉及当事人248人,涉及金额700余万元。
编辑 周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