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新系列报道之八 | 人生的享受来自心底的满足
记者 方胜
2016-05-04 05:28

464939352504430952

陆建新和家人在一起。

陆建新亲手建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自己一家人却还住在一处只有70平方米、差不多20年的老房子里。在4月绵绵的春雨中,记者走进了他的家门。

一套老房子住了近20年

走进陆建新的家,迎面是一个当作隔断的鞋柜,客厅并不宽敞却很整洁,家里简简单单的装修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风格。卧室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书桌和电脑,这里就是陆建新在家里的工作台。

说起这套老房子,陆建新的妻子特别有感情。记得那是1994年,陆建新所在的“亚洲新高度”地王大厦项目刚刚封顶。此时,陆建新已经来深圳十几年了,从毛头小伙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测量负责人,可是他和妻子还是住在罗湖新秀村由单位分配的一个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阁楼里。有一天,在下班路上的大客车里,陆建新单位上的领导跟黄美珊开玩笑:“你们都来深圳这么久了,想不想要一套房子呀?”黄美珊说:“当然想要啊!这样我就能把孩子接到身边了。”

黄美珊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清楚,那时候单位上住房特别紧张,很多老同事都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她以为领导就是说说而已。直到有一天,陆建新回家高兴地通知她,单位真的要分房子了,黄美珊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终于在1997年,来深圳工作15年后,陆建新带着妻子搬进了桃源村的新家。至此,他们才把女儿从老家姥姥身边接到深圳,一家人总算团圆了。这一住,差不多就是20年。

衬衫领子坏了他会缝好继续穿

陆建新家里客厅的一角,摆着一台上世纪80年代产的蝴蝶牌缝纫机。一家三口人,只有陆建新会用。家里的窗帘、睡衣、睡裤和缝缝补补的活计,都是陆建新亲手做的。“衬衫领子容易磨破,他可以自己拆下来,翻一面,再用缝纫机缝上,一点看不出来。”谈起丈夫的“节约”,黄美珊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劝他说,领子破了,买件新的不就得了!陆建新却说:‘这衣服好好的,就领子破了一点,扔掉太可惜。’”

自己动手的例子,在这个“工匠”的身边比比皆是。

家里的电灯布线、水龙头拆装都是陆建新自己动手。阳台上有两扇推拉门,滑道推久了,滑轮不转推不动,问了几个维修的师傅,都说这门不好修,得连同门框一起换掉。陆建新觉得这样很浪费,他就自己画图纸,找了个小加工店,制作了一个小滑轮和连接装置,拿回家用拉铆钉固定在门框上。记者轻轻一推,推拉门很顺滑。

客厅一角还有一台老冰箱。黄美珊记得那是1993年买的,可没用几年,冰箱就坏了。陆建新仗着在学校学过一点基本的电路知识,就对妻子说:“电器原理都差不多,不忙着雇人修,我自己先动手把冰箱拆开看看。”他就拿出家里以前买的电表,对照出厂线路图,这里量量,那里测测。他利用午休时间跑到书店里,查一些资料。那时候买书还比较贵,他在书店里抄抄写写了几个中午,把需要的电器维修知识和线路图都记下来。他又买了把电烙铁,自己动手,还果真把冰箱修好了。着台冰箱以后再也没出过问题,至今使用了20多年,还一直好好的。

这不仅是“怀旧”,也并非“抠门”

陆建新的家,紧邻北环大道和广深高速公路边上,无论白天黑夜,远处都传来轮胎和地面摩擦的轰鸣。可陆建新心里已经很知足。“这里挺好的,开始还嫌吵,住了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

是的,用女儿陆懿的话说,陆建新有一点“怀旧”,也有一点“抠门”,总是不想把旧东西扔掉,能用的就一直用。其实,陆建新是把这些外在的东西看得很淡,绝不是因为钱。事实上,像陆建新这样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在中建钢构都有很不错的待遇。住得更大一点儿,穿得更好一点儿,用得更新一点儿,都再正常不过。

可是,在陆建新的心里,无论是工作或是生活,凡是还能使用的就绝不浪费,而人生的享受,并非自于物质,而是来自于心底的满足。

编辑 欧阳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