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利剪,剪断一匹又一匹的布,却剪不断那数年的情丝;一把木尺,量出有限的长度,却量不出这20年的光阴;一台缝纫机,缝出流转的走线,也缝出了那满满的祝福;缝纫机、利剪和木尺齐心协力,便成就了那传统缝艺产品——百家背带、百家被和绿巾。
在东莞市大朗镇荔湾旧街的明霞小店里,霞姨和娇姨始终坚持着,从外婆到妈妈再到霞姨,缝纫手艺已经传承了三代。20年时光飞逝,但明霞小店却坚持初衷,不曾涨价,她们还将一直坚持。
6岁就学会了缝纫
遥望荔湾汽笛声悠悠,近看针尖流转似倾诉。走进大朗镇荔湾旧街的明霞小店,就会有一股浓浓的“人情味”扑面而来。在小小10平方的店里,摆满了霞姨和娇姨自己手工缝制的被单、背带、枕套等等,此时,霞姨正沉浸在缝纫世界里,而娇姨正热情地招呼着两个熟客,动作麻利娴熟。
“我们已经在这里帮衬十几年了,这里的东西都是纯手工缝制的,质量好又便宜。”住在佛新社区的顾客英姨告诉记者。霞姨和娇姨是两姐妹,客人就像是朋友一样,经营这间店的将近20年间,她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熟客,甚至有些国外的客人还特地回来找她们买东西,生意可以说十分火爆。
回忆起自己一开始接触缝纫的情景,霞姨兴奋得像小孩子一样。霞姨告诉我们,自己6岁就学会了缝纫,最开始是外婆手工一针一线地缝制,后来妈妈托人买了缝纫机,大人在外面干活的时候,自己就搬着凳子站在缝纫机前一点点地学,那时候的她已经可以自己缝制衣服给自己穿了。
从外婆到妈妈再到霞姨,缝纫技术已经传承了三代,将近80年的时间。当记者问为什么可以坚持这么久时,霞姨笑着说:“我从6岁开始就没有停止过缝纫,只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份行业。”在流逝的时光岁月里,缝纫已与霞姨融为一体,无法割舍。
百家被寓意集百家祝福
在大朗镇,有这么一个传统习俗,外婆要送百家背带、百家被和绿巾给满月的宝宝,但这个习俗却不为如今很多年轻人所熟知。
“百家背带和百家被寓意集百家的祝福。百家被是把布裁成三角形,然后一片片缝起来,拼成正方形,加一层被底,封边。”霞姨一边缝制手里的百家背带一边说,缝制百家背带需要用八种不同颜色的布加上背带柱一共缝八层,做成背带中心,“八层”寓意“百家”;中间一定要用红色的布,做成类似石榴花的形状,代表石榴籽,寓意男丁;而背带绳也有讲究,布包裹着一层棉,车出走花,这样背起来就不会痛。
此外,霞姨还告诉记者,绿巾只有红绿白三种颜色,分别象征着福禄寿,被身是绿色的,被领是白色的,被绳则是红色的,红色的被绳一定要比绿色的被身长,寓意着更多福。老人把绿巾送给刚满月的孩子,是想要把自己福禄寿给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在明霞小店里,缝纫机、木尺和剪刀这些工具都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曾经,缝纫机坏了,上门修机的师傅说已经找不到替换的零件,劝她们换一台,但霞姨与娇姨始终舍不得,因为缝纫机情同她们的手足,已无法替代,后来她们便自己摸索出了维修缝纫机的方法。
善良与诚信赢得顾客
在如今这个日趋商业化,物价飞涨的时代,明霞小店却从不曾改变。霞姨告诉我们,做一个百家背带和百家被大概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一条百家背带只卖25元,一床百家被只卖45元,20年来不曾涨价。
平日里一些熟客、邻居朋友过来加工和缝缝补补也从来都不收费。在采访过程中,有个阿姨拿着被子过来加松紧带,还有个老婆婆拿着已经传承了好几代的绿巾过来缝补。“这些缝缝补补都是免费的。”娇姨热情地招待着每一个客人。
“我们做生意从来不去斤斤计较,即使你在我们这里定制了被子,我们做出来你不喜欢也随时可退货,你用贵的换便宜的,我们也会主动把差价补给你,从来不会隐瞒差价。”娇姨还说,她们有时候会根据客人的要求来缝制被子,也有一些周边城市的人会来这里批发百家被和背带,虽然利润不高,但她们却很享受缝纫这个过程。
也许正是因为娇姨和霞姨的善良诚信,明霞小店才能够一年又一年地传承下来。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