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敢亮丑才能不出丑

读特记者 姚龙华 整理
2017-07-25 08:06
摘要

相反,如果自我感觉良好,不觉得有"丑",或者看到了"丑"却没有勇气"亮丑",一味地遮丑护短、自欺欺人,不仅改正、解决问题无从谈起,而且会让党政机关、党员干部的形象越来越丑陋。

日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指出,现实中总有一些党员干部怕"出丑",不敢正视缺点、直面问题,甚至为此遮遮掩掩、弄虚作假。有错误、有缺点并不可怕,怕只怕连承认错误、揭露缺点的勇气都没有。作为党员干部,面对问题不愿担责,有了缺点不去改正,怕出事就不去干事,才是真正的丑。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苑广阔(广西桂林 职员):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怕"出丑",自己身上有了"丑"也极力遮掩、百般粉饰,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担心在同事、下属面前丢了面子、失了身份;二是怕给上级领导和部门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自己的仕途发展。

既然自己的身上有"丑",说明个人修养、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肯定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而能够积极主动地把"丑"亮出来,才能够改正与完善,就像医生看病,先得知道是什么病、致病原因是什么,才能开出药方、药到病除。

何勇(山东临沂 自由撰稿人):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谁身上还能没点缺点、毛病呢?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敢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并勇于改正问题、解决问题。相反,如果自我感觉良好,不觉得有"丑",或者看到了"丑"却没有勇气"亮丑",一味地遮丑护短、自欺欺人,不仅改正、解决问题无从谈起,而且会让党政机关、党员干部的形象越来越丑陋。

事实上,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只有勇于揭短亮丑,才能补短改丑,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这正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疗效"所在。

然玉(四川成都 媒体人):要改变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害怕"出丑"、不敢"亮丑"的现状,完全寄希望于个体提高觉悟、自觉自律,可能短时间内难见成效。更为重要的,显然是强化针对党员干部的制度约束。比如说,坚持贯彻民主生活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倒逼党员干部形成自我反省、相互监督的良好风气。再比如说,强化民主测评机制,让真实的民意对党员干部个人形成客观、公允的评价。除此以外,还要确立"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的负责机制,只有让党员干部的错误行为、错误决策都受到应有的追责,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其遮丑隐恶的冲动。

特评|亮丑之后更要改丑

在很多人眼里,把自己的"丑"亮出来让大家看,不是给自己脸上抹黑吗?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因此,出了问题总是先想到躲,不行就遮、就捂,反正不能让它见光。只不过,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伤疤捂着容易烂。怕出丑而一味护短遮丑,只会越来越丑,还会错过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鲁迅先生曾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党员干部敢于开诚布公揭短亮丑,看似"丢人现眼",实则受益匪浅。因为突破心理上的"舒适区",敢于把"丑"亮出来,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正显示出党员干部的胸怀与气度,让人们看到其诚意与决心,不仅无损自身的形象和威信,反而能够赢得群众长久的支持与爱戴。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只有亮丑之言,而无改丑之行,无异于是作秀,没有实际作用,甚至会有反作用。正所谓揭短不补短,本身就是短;亮丑不改丑,只会丑上丑。拿出勇气亮丑之后,更要知耻而后勇,下足功夫改丑,才是正解。(读特评论员 姚龙华)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姚龙华 整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