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5 日是重症肌无力关爱日。近日,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接诊一位睁不开眼睛的八旬老人,医生发现老人是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深大总医院神经内科提醒市民,如有眼皮耷拉、视物不清,或者吞咽困难、言语含糊、肢体乏力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老人全身没力气,睁眼全靠手扒
李婆婆(化名)今年 87 岁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房颤等基础疾病多年了,也一直在治疗。但这两年,老人的眼皮慢慢抬不起来了,眼皮下垂的情况时轻时重,看东西也模模糊糊有重影,婆婆为此深感烦恼。李婆婆的家人带着她看了好多医院,一直被当作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治疗,吃药打针折腾了不少,却没有改善。
两个月前,老人症状加重,不管怎么使劲,左眼也完全无法自行睁开,需要用手把上眼皮提起来才能看到东西,生活非常不便。为了明确病情,经过一番打听,家人带着李婆婆去了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
一针见分晓,原来是重症肌无力惹的祸
神经内科的医生曹旭和王霜晴接诊后,耐心问诊和查体,经过对病情的仔细研究和讨论,神经内科团队将怀疑重点放在一种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上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少见的神经肌肉疾病,常表现为劳累后出现肌肉乏力,休息或睡眠后缓解,但在如此高龄的患者身上发病,并不多见。为了尽早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医生对老人进行了新斯的明试验,这也是临床上初步判断重症肌无力的常用方法。
一针新斯的明肌注下去,仅仅过了 15 分钟,原本耷拉着的眼皮神奇地抬了起来,原本暗淡的眼神也瞬间变亮了。李婆婆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能再次轻松地睁开双眼,看清楚周围。家人怎么也没想到,花了两年时间都没有搞清楚的病,在深大总医院住院当晚就找到了诊断线索和希望。
虽然药物注射的对症治疗只能让婆婆的病情得到短暂改善,但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方向已大致确定。经过肌电图、血清免疫学等检查,最终明确了这一诊断,并制定了免疫调节治疗的方案。现在李婆婆的眼睛能够正常睁开,家属开开心心的把老人接回了家。
▲老人治疗前后
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规范治疗效果较好
据介绍 ,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递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为 77~150/100 万,年发病率为 4~11/100 万,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约为 3:2,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儿童 1~5 岁居多。临床表现为部分或者全身性的骨骼肌无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感冒受凉、睡眠不足、情绪创伤等都可以加重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乏力症状。
重症肌无力明确诊断后,接受规范治疗者总体治疗效果较好。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使用长期免疫调节治疗的患者可以正常工作、生活,女性患者也大多可正常生育。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