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吃蛋挞的小伙伴们
请放下手中的蛋挞
先冷静一下!
昨天(5月9日)
#原来你一直把蛋挞读错了#
直接空降热搜第一
把无数吃货的世界观震得稀碎
评论区瞬间炸锅,纷纷表示:
“我的嘴巴突然不会说话了!”
“感觉蛋挞的灵魂突然高冷了!”
那么,这个让我们吃了N多年,香甜酥脆、人见人爱的“dàn tǎ”,到底应该怎么念?
真相只有一个:dàn tà(四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没错,你没有看错!根据《汉语词典》的权威认证,“挞”字只有 tà 这一个孤零零的读音,常见的词组有“鞭挞”“挞伐”“挞笞”等。万万没想到,这个听起来有点“凶猛”的字,竟然和我们软萌的甜点锁了CP!
连康辉老师也亲自下场科普。原来,“挞”这个字,是英文“tart”的音译。在西点界,“tart”一般指那种馅料直接暴露在外的馅饼,这跟表面有饼皮覆盖、馅料被“封印”起来的“派”(pie)可是两码事。所以,“蛋挞”就是“egg tart”的直译啦!
视频来源:央视频
蛋挞的“前世今生”也很有戏!
说到蛋挞,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葡式蛋挞。它的正宗老家远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那家超有名的贝伦蛋挞店(Pastéis de Belém)。据说,这家店的蛋挞师傅入职都得签下终身保密协议,一旦离职,就不能再从事任何与蛋挞制作相关的工作。这份神秘感,是不是让你对它的味道更加好奇了?
而我们现在在澳门乃至全球都能吃到的葡式蛋挞,其实是经过改良的。故事要追溯到1989年,一位名叫安德鲁·斯托(Andrew Stow)的英国人,在澳门的路环岛开了一家“安德鲁饼店”。他在品尝过葡萄牙传统的贝伦蛋挞后,觉得可以搞点新花样,于是融合了一些英式糕点的做法,创造出了口感更佳软糯、奶香更浓郁的葡式蛋挞。这一创新,直接让葡式蛋挞火遍全球,成了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
网友:我的倔强,字典也休想撼动!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读音暴击”,网友们可就坐不住了:
“什么?dàn tà?感觉没有三声的dàn tǎ听起来好吃了呢!”(声调影响味觉系列)
“管它怎么读,纵使世界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就读dàn tǎ!”(倔强青铜派)
更有机智的网友表示:“既然是音译字,那不如直接把字典给改了,或者换个字,比如‘蛋塔’?”(脑洞大开派)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不过,最让人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神秘力量,能让大江南北的我们如此统一地把“挞”字读错呢?这个问题,或许只能留给语言学家们去慢慢探索了。
不止蛋挞,这些字词你也可能“错付”多年!
其实,因为习惯成自然,我们日常生活中读错的字词还真不少。
前方高能预警,看看你中招了没:
美食篇
餐桌常客“鲫鱼”,正确读音是 jì yú (鲫,四声),不是 jǐ yú 哦!
酸甜可口的“果脯”,念 guǒ fǔ (脯,三声),别再读成 pū 啦!
炒菜常用的“里脊”肉,那个“脊”是轻声 ji,不是硬邦邦的 jǐ!
姓氏篇
央视名嘴撒贝宁的“撒”,不是 Sà (四声)!康辉老师还曾调侃过这事儿呢。
还有华(Huà)晨宇的华,朴(Piáo)树的朴,仇(Qiú)晓的仇,单(Shàn)田芳的单,解(Xiè)晓东的解,查(Zhā)良镛(金庸)的查……
地名篇
浙江“丽水”是 Líshuǐ (丽,二声),不是 Lìshuǐ。
浙江“台州”是 Tāizhōu (台,一声),不是 Táizhōu。
还有安徽歙(shè)县、江西铅(yán)山、河北蔚(yù)县等等……
此外,还有很多有趣的“叠字”(比如三个水念miǎo淼,三个牛念bēn犇,三个贝念bì赑),以及成语、历史人名里的易错读音,真是学无止境,一不留神就可能“出口成错”。
所以呀,语言这东西,既有约定俗成的力量,也有规范的引导。知道了蛋挞的正确读音是dàn tà,下次跟朋友聚餐时,是不是又多了一个有趣的谈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享受美食本身带来的快乐啦!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知道哪些我们日常容易读错的字词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起加入“扫盲”大军,让我们的语言更有趣、更精准!
以下60个极易误读的词语的正确读音,也快来纠正一下↓↓↓
(综合来源:@央视频、经视直播、新闻坊、人民日报、上海新闻广播、统编小学语文学习、当代语文、网友评论等)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