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非虚构的艺术》:一本源于实践的写作指导书

读特记者 刘莉
2020-06-15 14:10
摘要

上海译文出版社近期引进出版的《非虚构的艺术》,记述了作家特雷西 · 基德尔和编辑理查德 · 托德在近 40 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经验教训。

上海译文出版社近期引进出版的《非虚构的艺术》,记述了作家特雷西 · 基德尔和编辑理查德 · 托德在近 40 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经验教训。

特雷西 · 基德尔是一位多产的非虚构作家,荣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大奖,理查德 · 托德则有长达四十多年的编辑生涯,担任过《大西洋月刊》执行编辑和霍顿 · 米夫林出版公司图书编辑。

这本书的目标受众是读者和作家,是那些关心写作、关心如何写作和提高写作的人。

两位作者认为,在坚持事实方面,非虚构写作必须毫不含糊。非虚构远不止于事实确凿,可是它的出发点,就是不要凭空捏造。如果事件发生在星期二,那么星期二就是它发生的时间,哪怕星期四会构成一个更有条理的故事,也不能因此改动时间。当然,这并不等于把事实和真相混为一谈。

作者还认为,非虚构写作同样要相信故事和人物的力量。他们认为,小说的各种技巧从来都不是虚构作品的专利;除了企图以虚构冒充事实之外,对于非虚构作家而言,没有哪种讲故事的技巧是禁区。他们还认为,无论是故事、论证还是沉思,图书、随笔还是家书,每一样都要做到新颖而准确,能够表达出一种独特的人的存在。

过去三十年里,美国文化变得更加喧嚣、快速、碎片化。就直接效果而言,作家赶不上流行音乐或是动作电影、有线电视网新闻或是即时通信。作者认为,作家不应该也没必要试图赶上这些,因为,写作仍然是通往明晰思想和情感的最佳路线。

《非虚构的艺术》是一本源于实践的书,是多年来尝试写作三类散文的产物:写世界、写观念、写自己。换句话说,这是两位作者尝试写作和编辑各种叙事文、随笔和回忆录的产物。

《非虚构的艺术》

(美)特雷西 · 基德尔 理查德 · 托德 著 黄红宇 译

上海译文出版

2020 年 6 月出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