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朋(右二)和工作伙伴们在检测车体外壳。 读特记者 何龙 摄
28岁,有人刚出校门投入工作,也有人仍在为将来感到迷茫。而今年28岁的赖声朋,一名技校毕业的一线质检员,却已经获得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整个深圳市获此殊荣的仅12人。
都说出名要趁早,可年轻的赖声朋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术业有专攻,做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直到成为这个领域的精英,并毫无保留地将知识传承下去。”赖声朋这样诠释他的成功。作为焊接强度检测方面的行业高手,他的创新每年为公司节省百万元的成本,是名副其实的“降本明星”。
优化焊枪年节省成本50万元以上
赖声朋来自广东韶关,2006年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广汽丰田,从事一线生产工作。5年后,赖声朋离开丰田,这时他已是车间的基层管理人员,主攻焊装车间质检,工位优化。
2012年,赖声朋来到深圳,成功应聘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的焊接检测岗位。每一批次,他都要抽出一台车,对整车的4000多个焊点逐一检查,发现问题立刻反馈给工程师。
“焊点是连接不同板材的关节,关系到每一辆车的安全性能,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非常重要,绝不能马虎。”赖声朋说,质量好的焊点,要饱满光泽无拉尖,颜色稍黑。
刚进入雪铁龙的时候,赖声朋发现焊点的颜色偏金黄,而且焊接的必需品——电极头的消耗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带着疑问,他开始四处找答案。根据以往经验,他把目光瞄向了焊枪。
“颜色金黄说明焊枪的电流过高,电极头的损耗自然很快。”赖声朋说,他在广汽丰田工作的时候,师傅是一位日本工程师,认真细致观察的工匠精神给他很深的印象。焊枪电流过高会导致电极头损耗过快的经验,就是在丰田积累的。
问题的根源找到了,赖声朋带领团队人员开始着手优化,多次调整焊枪参数,最终使每辆车的焊接使用电极头从5.2个降低到2.5个。每个电极头的费用将近10元,这样,通过赖声朋的优化,每辆车的成本降低近30元。2013年,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省成本50万元。而随着公司量产的不断增加,节约的成本也越来越多。
创新管理模式降本50万元
赖声朋说自己是个“懒人”,因为想多一些时间“偷懒”,所以会想尽办法提高工作效率。每年节省近50万元的“集中修磨统一配送”的管理模式,就是在“要偷懒”的情况下琢磨出来的。
刚接手电极头管理的时候,赖声朋很头痛,不仅因为多个班组库房的电极头管理混乱,经常丢失影响生产效率,也因为年底仅清点电极头就要车间总花费工时190多个小时。仿佛一切都和电极头有关,这个焊接中的必需品,占用了车间很多时间,赖声朋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进。
有一次,在吃快餐的时候,快餐店集中管理定量配送的模式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立刻将车间的多个小库房合并成一个大库房,安排了专人负责配送、回收和修磨电极头。这种“集中修磨统一配送”的模式,不仅解决了电极头丢失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车间直接降低成本近50万元。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