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聚焦国内,蓝皮书建议尽快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2020-06-13 18:03

6月13日,由粤海水务牵头组建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水利水资源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研究报告(2020)》,并建议,尽快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蓝皮书称,水资源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从现状分析看,一方面,区域内水资源自然属性特殊,资源型缺水一定程度上约束大湾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造成过度开采、工业污染的现象,出现水质型缺水等水安全问题,尽快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需要对标国际、聚焦国内,从水污染防治、洪涝灾害预防、水资源区域联动性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出制度优化和完善。

粤港澳大湾区应积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蓝皮书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总量充足,但时空分布不均;全年降雨量较高,但季节性特征明显,雨季降雨还会形成洪水和内涝;大湾区东部面积较小,且河网与入海口之间距离短,汛期水资源难留存,枯水期面临咸潮上溯的危害。大湾区水资源供给受到区域内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调配能力的影响,水资源水质受到自然因素和经济要素的影响。

蓝皮书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积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解决粤港澳用水缺口迫在眉睫

近年来,深圳市由于人口和经济增长,供水总量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总量,供水形势极为严峻。根据现有珠三角地区供水水源布局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到2030年和2040年,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和东莞三地缺水量将分别达13.25亿立方米和17.68亿立方米。香港和澳门则主要依靠内地供水,本地水资源保障率不足10%。

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供水主要依靠东江。东江流域水资源人均占有率低,仅为西江的8.5%。目前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38.3%,接近40%这一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很难继续在现有水资源供给基础上挖掘开发利用潜力。从水资源自然供给来看,不仅大湾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其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供给时间上分布也不均。尤其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和重特大干旱天气频繁,影响威胁水资源安全保障。

蓝皮书指出,解决珠江流域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不平衡,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现实需求。

同时,蓝皮书认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转型升级,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水资源利用领域的广泛应用,投融资模式的不断创新优化,有效解决资金、数据、运营成本等实际生产问题,为供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水务市场带来广阔前景。水质型缺水问题的解决依赖先进水处理技术,将经济可行的处理技术与系统整治思维结合,形成供水保障一体化方案,可从源头保障饮用水安全,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水生态良性循环。

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