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品牌、出精品、强信仰、炼“内功” 深圳法院通过“十大工程”强化审判文化建设

读特记者 田语壮 通讯员 肖波
2020-06-09 16:25
摘要

大力营造崇尚学习、积极进取、改革创新的文化氛围,强化法院审判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新作为,实现司法审判公信力的显著提升

近年来,深圳法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通过部署“审判精品工程”“思享会工程”等 “十大工程”,大力营造崇尚学习、积极进取、改革创新的文化氛围,强化法院审判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新作为,实现司法审判公信力的显著提升。

审判精品工程,提升审判质量

深圳法院连续两年开展“审判质量提升年”活动,通过开展审判质量评估、加强审判监督管理、深化办案机制改革等措施,促进了审判质量整体提升。出台《关于激励法官办理“精品案”加强案例指导工作的实施办法》《复杂疑难案件的立案识别分流标准(试行)》等一列鼓励办理精品案件的规章制度,树立精品导向。每年开展“深圳法院十大典型案例”等评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指导案例。

阳光审判工程,裁决公开透明

在全市法院深入开展庭审直播活动,从“千场直播”“万场直播”到“天天直播”,累计网络直播庭审36685场。两级法院轮流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交流。市中院3年内共邀请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各类活动200余场,常态化开展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开展“法官进校园”普法活动,在全市691所中小学实现“一校一法官”全覆盖。

智慧法院工程,提高办案效能

出台《深圳智慧法院建设规划》,拟定18项建设任务,完善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机制。围绕司法服务,建设E网送达平台,实现送达工作智能化;运行“深圳微法院”,实现“指尖上的诉讼”。围绕办案“提速”,完善电子卷宗系统,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在全国首家实现上诉案件一键移送电子卷宗,移送时间压缩70%;开发鹰眼执行综合应用平台,实现执行业务全网络办理。围绕办案“提质”,实现类案智能检索、裁判文书智能分析,助力法官精准适用法律。

改革创新工程,完善运行机制

出台《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工作规划(2018-2019)》,列明了60项具体的改革举措,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引入的调解组织258家、特邀调解员1236名,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设立86个在线司法确认工作室,实现诉调无缝对接。制定全国首个《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操作指引》和《关于执行移送破产案件管理人工作指引》,探索执行不能案件转破产程序,完善民事诉讼和执行制度。

司法为民工程,规范日常行为

前海法院制定《法官行为指引》《法官助理工作手册》,规范法官内外行为和法官助理的日常行为;坪山区法院出台《司法礼仪指引》,促进干警行为更加规范、文明。全市法院均建成集诉讼服务大厅、诉调对接中心、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深腾微法院“五位一体”线上线下立体化诉讼服务渠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性”诉讼服务。与团委、义工联等部门协作,在全市法院开设“法律志愿服务U站”。

不断修炼“内功”,强化职业归属

此外,深圳法院还开展了“思享会”工程,开展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撰写、法官助理等专项培训百余场,近万人次参训;开展职业形象工程,不断挖掘和培树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传递榜样力量,同时提升司法公信力;开展了爱在法院工程,解决干警实际困难,进一步提升干警的组织归属感;开展乐在法院工程,调节和放松干警身心,营造和谐温馨的“家”文化。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田语壮 通讯员 肖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