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园重现獐 绝迹百年后发展到300多头
上海观察
2017-07-04 08:09

20世纪初就在上海绝迹的野生獐重新出现了?对,不仅出现了,还产仔了。

7月3日,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6月29日,自然爱好者在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进行鸟类监测时,发现4头今年出生的幼獐。由于幼獐体表深褐色的皮毛有助于其隐蔽于林地落叶丛中,因此在其停歇时非常难以发现,以至于每次发现的幼獐均近在咫尺,但立马会因受到惊吓而快速逃离。

可爱的幼獐。

记者从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站获悉,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獐其实是上海“土著”,根据化石发掘和文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上海地区就有獐的分布;19世纪80年代,上海市郊、青浦、奉贤等地还生活着很多獐。然而,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合獐生活的林地一点点萎缩,加之高强度的捕猎,它们于上世纪初从上海消失。

2007年,獐开始踏上“返乡”之路,填补了上海没有大型哺乳动物的空白。上海林业部门从浙江引入21头成年獐,在外环林带浦东段内辟出一块5000多平方米有水系和有丰富植被的林地,让它们适应上海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且成功繁殖。2008年,松江浦南林地建立起一个獐的种群扩大繁殖基地。2009年,獐在上海的“人丁”日渐兴旺,当年11月,滨江森林公园从华夏公园引入12只獐,又在2010年1月在浦南林地引入2只獐。2010年,一批獐被野放入浦东新区南汇东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野放獐。2012年,又一批獐在松江新浜林地开始野放试验。

“獐重引入种群扩繁技术和野化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陈珉介绍说,上海目前已在多地实现了獐的种群繁殖和野外放归研究,獐的数量从最初的21头扩大到目前的300多头。成功野放12头獐的滨江森林公园,目前獐的数量已经稳定在30头左右。

往年游客拍到的獐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

獐的成功“返乡”,离不开上海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十二五”期间,上海累计造林22.5万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15.03%;将13万公顷的湿地纳入保护,使湿地保有量维持在37.7万公顷。“十三五”期间,上海还将新增6万亩以上的林地,完成7座郊野公园一期的建设,并实施超过2万亩的植物种植生态修复,到2020年,上海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8%。

专家表示,獐“返乡”的终极目标是在上海建立可以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成为上海城市生态恢复的旗舰物种,推动上海的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填补国内生态建设在此方面的空白。“上海的獐距离可繁殖个体在500头以上这一理想的种群状态,还有一段路要走。”陈珉表示,如果环境和条件足够成熟,上海正在大力建设的郊野公园其实是放养獐的良好载体,但不少郊野公园内环境的生物多样性还比较匮乏,完整的生态链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郊野公园全开放的模式对十分胆小且脆弱的獐而言也是不利因素。

编辑 刘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