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 龙岗涌现一批优秀党员!

​读特记者 邸继勇
2017-07-03 08:11
摘要

在园区,钱宗春牵头建立员工成长成才平台,牵线搭桥成立园区虚拟大学园,与6所高校联合办学,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和园区人才库,还与区委党校合作设立分教学点,每月开展“党课进园区”活动,先后组织1000余名员工参加培训。

近年来,龙岗区肩负着落实深圳东进战略、打造深圳东部中心的重任,该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凝聚全区干部群众,牢记使命、敢于担当、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勇当落实东进战略的领跑者和排头兵。

去年9月龙岗区六届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该区以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为出发点,树立起大抓城市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面,突出选好用好管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强化服务中构筑一座座坚强战斗堡垒,让全区的基层党建工作落地生根、百花齐放。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龙岗区委书记高自民表示,要确保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夯实基层基础;要深入基层听民声,俯下身子办实事,更加合理、更加均衡地配置民生资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今年以来,龙岗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开展和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推动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城市管理治理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

南岭村社区党委、宝龙园区党委、天安云谷园区党委,张海威、钱宗春、谭华容……他们,是龙岗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标杆,也是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

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党委:

全速推动社区经济转型升级

南岭村社区是南湾街道一个“村改居”社区,改革开放以来,南岭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取得骄人成绩。从1983年至今,南岭村获得了600多项荣誉,其中国家级荣誉28项,被授予“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南岭村社区党委举办的儿童节活动。

“今年以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味’越来越浓,各种牌匾和标识不仅统一了风格,而且上面都有鲜艳醒目的党徽,一进中心就能处处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南岭村退休老党员蒋水兰阿姨说,自己是个老党员,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从去年全市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以来,我们社区已经完成了全部100项标准化建设项目。”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说,近年来,南岭村社区党委推进“党建标准化”,发挥基层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积极整合资源,加强党群服务,共建幸福和谐社区。

去年以来,南岭村社区党委全力推动社区经济转型升级,党建标准化更加促进社区“政企分开”,有利于社区更加集中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集体经济发展寻找创新驱动和高端引领的突破口。2016年,社区集体总收入达3亿元,人均收入达15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达30亿元。

南岭村社区结合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大力推动社区转型升级,先后启动了多个重点发展项目:“南岭1983创意小镇”项目,该项目与留学生海归团队合作,把原来一个10万平方米的旧工业园区改造成为集研发、创新、环保等新理念、新产业为一体的创意平台。生物医学项目,南岭股份合作公司引进并持股的生物医药项目——深圳康体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新一代单分子抗体(SDAC)。

张育彪说,他希望有一天能带领南岭村村民一起去敲钟上市,让村集体企业变成一个现代的多元化企业,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宝龙街道宝龙园区党委:

为园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近年来,龙岗区积极探索加强园区党建工作,2010年,龙岗区宝龙园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园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并成立了全市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党代表工作室,建立了党代表定期接访、进企业制度,成为企业、员工反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

宝龙园区党委定期举办专题会议。

7年来,宝龙园区打造多功能党群活动阵地,园区共有党群活动中心(室)18个,其中党委办直接管理的2个全开放式的党群活动中心,总面积1700多平米,可供园区党组织、企业无偿使用。

宝龙园区以党建项目化管理为抓手,提升党建工作实效,为园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党建项目化管理实施以来,各党组织在促进企业管理、技术攻关、企业文化建设、社会公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二砂深联党总支通过“降本增效”项目,促使公司年度总成本下降2%,销售同比增长10%;科陆电子党支部组织党员解决公司厂房墙面下沉的问题,为公司节省资金近百万元,真正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党建的双赢。

园区党委充分利用各党组织书记的特长和自身优势,成立了宝龙园区建设咨询委员会,集决策参谋、工作监督和企业沟通等功能于一体。委员会定期举办专题会议,围绕园区发展建言献策,反映企业需求和员工呼声,促成企业家之间的互动合作,成为园区发展不折不扣的“智囊团”。

由党委牵头,园区定期举行“书记沙龙”活动,邀请党组织书记、企业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及时反映园区和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构建多方联动、互助共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近年来,通过园区建设咨询委员会和“书记沙龙”跟踪协调解决公交出行、人才安居、职工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50多个,平均每次会议解决一到两个问题。

园区党委实施党员成才工程,促进党员岗位成才,岗位建功。园区已有90多名党员获得成才奖励,31人次党员获国家级专利,13名党员被提拔为企业高管,党组织书记全部是企业高管。

坂田街道天安云谷园区党委:

实现党建线上线下“双线融合”

天安云谷智慧园区是国内首个聚焦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大型产城社区。天安云谷党委成立于2015年11月,现已建立起60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设有党群文化长廊、职工活动室、劳动争议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10多个功能室,并配备了党建组织员、职业化工会干部、党建和工会社工等多名党群工作专职人员。

天安云谷的党群服务中心。

近年来,天安云谷党委以“服务、智慧、共享”为理念,围绕“以党建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的目标,以党群组织为纽带,以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服务智慧广场为主要载体,积极创新智慧党建模式,整合园区内外资源互助共享,驱动关联型产城社区和谐发展。

目前,天安云谷党委以单独组建、联合组建、行业协会组建等形式,建立了1个党总支和10个党支部,管理在册党员570名,服务园区党员4500名;党群联动,组建了工会联合会、团委、关工委、女职工委员会等群团组织;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团委义工队、绿色环保、企业人才和文化活动等10余个社团组织;服务园区人才30000余人,党群工作覆盖园区近300家企业。

今年,天安云谷党委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思维,协调推动龙岗区政府在园区设立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天安云谷分中心,开通了政务直通车与绿色通道,实现企业办事足不出园。作为全国首个政企共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可为园区近300家企业、3万多名创新人才提供基础政务申报等服务。

为满足园区高端人才需求,天安云谷党委与龙岗区人力资源局合力打造了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深圳人力资源服务智慧广场。将人力资源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事业相结合,为众多高新科技企业和人才提供专业、高效、快捷的人力资源服务。

针对园区高科技企业党员多、工作忙、时间少、传统党建模式难以适应的特点,天安云谷党委打造了CC+智慧党建软件系统,将党建阵地建立、党员身份亮相、交流讨论互动、组织生活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志愿活动参与等线下活动线上运作,并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发起活动,组织企业参与论坛、沙龙、讲座等活动,实现了党建工作线上线下“双线融合”。

布吉街道“全国最美信访干部”张海威:

做服务群众的领头雁

张海威,从事基层信访工作10年,他爱岗敬业、心系百姓、为民解忧,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950起,帮助困难群众申请救助金225万元,为群众挽回损失510万元,为民工追回欠薪1600多万元。

张海威接访群众。

10年间,他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最美信访干部”。“全国最美信访干部”的颁奖词这样描述他:“人们都说信访工作是天下第一难,我们却从他身上看到,只要用了真心,就能换来老百姓的笑容!”

分设前的布吉街道辖区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但流动人口超百万、社会矛盾高发、年信访案件上千件。10年来,负责处理这些信访事项的就是张海威,大家亲切地称他“威哥”。

10年间,信访大厅见证了“威哥”的苦与乐、泪与笑。虽然每天面对的都是情绪激动的群众,但接谈信访人时,他总是笑盈盈地说:“来,先坐下,喝杯茶。”这一杯热茶、一脸微笑、一番暖心的话,总能让信访者迅速“消火”。因为有了良好的心态和工作态度,面对着上访群众的迁怒与误解,他平静而宽容;哪怕上访群众的唾沫星子飞到他脸上,他也是挥手擦擦继续听;直到上访群众说完了,平静下来了,他才缓缓地做解释劝导工作。

长年累月面对怨声、叹声甚至骂声,张海威自始至终都十分理解上访人,“他们没有一个人不是因为走投无路或迫不得已才来求助政府的,互换角度想一想,如果是我遇到他们的境况,就能理解他们复杂的心情。”正是因为这份“将心比心”,让张海威总是怀着善意,去竭尽所能地同情、理解、帮助上访群众,并全心全意为他们解决问题。

张海威给自己的工作总结出了一条“四心”原则——公心、爱心、耐心、信心,在“四心”的支撑下,十年如一日,张海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理想信念坚定的践行者、服务群众的领头雁、攻坚克难的主攻手。

坂田街道中浩工业城党委书记钱宗春:

首创“四联四共”党建新模式

“23年前,我从内地到深圳创业;2002年,在中组部部署的新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中,成为深圳第一批企业主党员。2003年我在自己的公司成立了党支部,2013年当选为中浩工业城园区党委书记。这些年来,我的社会兼职越来越多,但党组织书记这个身份在我心中的分量一直最重。”钱宗春说起自己15年的党龄仿佛历久弥新。在钱宗春的带领下,三年多来,中浩工业城园区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劳资纠纷,员工流失率也比过去下降了6个百分点。

钱宗春

中浩工业城现有民营企业近100家,员工1.5万人。“一开始,园区一些企业也陆续分别建了党组织,但党建资源分散,作用发挥不明显。”钱宗春说,企业要抱团发展,党组织首先要抱团。在这种理念指引下,中浩工业城和上级组织部门达成共识,通过成立园区党委整合园区党建资源和力量。

“我被大家推选为党委书记,党委9名委员,都由园区企业党组织书记担任。”钱宗春介绍,中浩工业城在全市首创“四联四共”园区党建新模式。“四联”,即党委组织部门搭台、专业机构运作、园区党组织联动、园区企业协作;“四共”即遇事共商、计划共定、活动共办、阵地共建。多年来,园区党委依托“四联四共”的新模式,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赢得了企业主的理解和支持,换取了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在园区,钱宗春牵头建立员工成长成才平台,牵线搭桥成立园区虚拟大学园,与6所高校联合办学,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和园区人才库,还与区委党校合作设立分教学点,每月开展“党课进园区”活动,先后组织1000余名员工参加培训。如今,中浩工业城园区内,已经有数十名党员通过“党员成才计划”,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收获了幸福的生活。

去年5月,钱宗春作为全国唯一一名区级园区党委书记代表,参加了在厦门举行的全国园区党建工作座谈会,并作发言交流。他今年68岁,仍旧每天干劲十足,做起党务工作来,比年轻人还不知疲倦。他说,“做党务工作,让我每一天都精神饱满、充实。”

平湖街道白坭坑社区调解员谭华容:

用柔弱肩膀担起生活磨难

13年前,龙岗区平湖街道白坭坑社区谭华容的丈夫遇到意外险些沦为植物人;谭华容以其柔弱的肩膀担起了这个四口之家,带着一家人走出难关,谭华容曾获评“广东十大贤妻”。

谭华容

2004年7月4日,一场飞来横祸改变了谭华容本来平静的生活。当晚,丈夫刘裕齐追一个盗贼时,被大货车撞飞20多米,脑部受重伤。由于伤势严重,刘裕齐先后做了4次开颅手术,他的身体慢慢恢复,可记忆力却加速衰退,精神状态也出现了问题。

生活的磨难没有消磨掉谭华容的意志,为了照顾丈夫,她从公司辞了职,后来成为社区专职调解员。10年间,她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5%,防止矛盾激化1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在最绝望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挺住,再坚持五分钟,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在家里,谭华容是四口之家的顶梁柱,悉心照顾丈夫,细心教育儿子。在工作上,谭华容是活跃在一线的一名普通调解员,以强烈的责任心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白坭坑社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区和人口导入区,外来人口集聚,社区劳资纠纷问题较多。每天,谭华容都会奔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为解决各种各样的纠纷、矛盾而奔波;无论白天还是深夜,只要一个电话,谭华容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解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热心为居民排忧解难的谭华容不仅赢得当事人的称赞,更多次荣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自强不息是共产党员的作风。”谭华容说,做好工作的秘诀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干老实事,自己这种本分、乐观、坚韧是从身边的共产党员身上学来的。如今,她的两个儿子也继承了自强不息的品格,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工作,自食其力的同时也努力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见习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邸继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