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眼看势丨适当性管理下你的投资

读特记者 王平
2017-07-02 18:41
摘要

实现适当性的管理,强化风险提示的作用,进一步向投资者揭示市场的风险,这一办法的落地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

国内投资者证券投资生活,本月起有了新的保障。中国证监会最近发布《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并于7月1日正式施行,这一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投资者保护办法”。

现在开始,投资者被区分为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而普通投资者在信息告知、风险警示、适当性匹配等方面享有特别保护。按照风险承受能力,普通投资者又被划分为5个等级,由低至高分别为: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积极型和激进型。券商向普通投资者销售符合其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的产品或服务,投资者在参考证券经营机构适当性匹配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能力审慎独立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长期以来,国内股市散户化严重,1.26亿投资者中,散户占据绝大多数,户头资产普遍在50万以下,10万元以下者居众。沪深市场价值投资少占主导,投机炒作风气甚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股市生态,让中小投资者常常处于被割韭菜的弱势地位。尽管监管层花大力气推动机构投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投资风险教育,但是普通股民的生存状况一直堪忧。

今年来,证监会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5月5日启动的投资者保护教育,旨在帮助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认清违法违规行为的具体表现,澄清投资者在认识上可能存在的误区,提高识别和防范风险能力,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还加大对投资者权益遭受侵害的多发领域违规违法行为查处,涉及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违规信息披露、市场主体违规经营诸多方面。

此外,沪深交易所近期持续加大对拉抬打压股价、虚假申报、对倒对敲等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力度。对实现“割韭菜”获利等受到市场高度关注的不当行为,予以重点监控。6月30日晚间,证监会对著名牛散徐留胜进行行政处罚,合计罚没1.1亿元。徐留胜利用资金优势采用连续交易、大额封涨停、拉抬股价等手法操纵多达37只个股。今年上半年,受到处罚操纵市场案件达到14起,其中,鲜言操纵多伦股份案罚没款项超过34亿元,唐汉博操纵小商品城案等案件罚没款合计超过12亿元。对两市股票投机炒作形成一定威慑。

由此看来,适当性管理办法的发布不是孤立的事件,它是监管层大力推进投资者保护的重要一环。实现适当性的管理,强化风险提示的作用,进一步向投资者揭示市场的风险,这一办法的落地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但是,这项工作开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未来一个阶段会如何影响市场,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按照风险的划分,股票投资在中风险之列,如果进行风险匹配,国内部分中小投资者可能不适合继续买卖股票。但是由于适当性原则并非强制性条款,即使是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在经营机构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后,如果坚持购买高风险等级的产品,在经过必要承诺和确认程序后,仍然可以遵从其意愿,参与相关的投资活动。而券商作为执行风险评估和匹配的主体,这样一种规范的举措对这些公司短期经营并无太多益处,且信息收集处理的强度大,费时费力,还可能带来客户的流失,交易活跃度降低。投资风险匹配的有效性依赖于投资者信息的完整准确的程度,从过往的经验,大多数股民在相关信息的提供上却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这项工作是否是会流于形式,走过场,要看管理部门是否有更多的配套措施进行督促落实。

对于二级市场股票交易的影响,理论上来讲,如果能够实现风险和投资的有效匹配,投资者又严格遵循,对于去年以来兴起的价值投资理念会起到强化作为,沪深股市结构性行情将继续深化,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当然,更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监管层如此密集推出措施对普通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和保护,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否在为某些制度创新铺路,这一点或许才是投资者需要思考和应对的。

今年三月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注册制既不要理想化也不要神秘化,务必理解制度,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用两三年时间解决IPO堰塞湖。在上半年发行250家左右的情况下,6月29日受理首发企业637家,不跌反涨。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已刻不容缓,在注册制推出之前,完善退市制度,加大上市公司退市的力度,市场这种预期正在升温。股市投资有风险,借助适当性管理的推出,对自己抗风险能力做一个准确的评估和认识,在专业机构的指引下,找到合适的投资匹配标的,谨慎投资,未来或许是一项不错的投资策略选择。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王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