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20年 粤港贸易规模达1.2万亿元
读特记者 李明
2017-06-29 22:57

29日,记者从海关广东分署了解到,据统计,粤港贸易规模从1997年的2797.9亿元人民币攀升至2016年的1.2万亿元,年均增长8.1%。近年来,香港先进的设计理念、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深圳为起点,逐渐向内陆传导,粤港产业合作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香港是广东省第一大进出口市场,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粤港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贸易结构趋于均衡,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两地产业融合加快升级步伐,带动贸易平稳发展。

香港回归以来粤港贸易的主要特点包括:加工贸易为最大贸易方式,海关特殊监管方式发展迅猛;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差距逐渐缩小;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自港进口工业原料比重快速上升,医药品、珠宝首饰等品种增速较快等。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2016年,60%的转口货物原产地为内地,而54%的出口以内地为目的地,主要表现在电子、珠宝首饰和纺织服装业。以电子业为例,得益于自港输入的电子零部件供应保障,香港及全球电子制造商不断进驻内地,内地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而2016年香港该类商品出口值中,来自内地的出口值所占比重也高达63.2%。以珠宝首饰为例,尽管目前高附加值工序依然在香港进行,但香港生产商已逐渐将制造活动转移到深圳、番禺等地,2016年香港地区珠宝首饰出口值约4成来自内地。

海关数据显示,广东以外的内地省市对港贸易占内地对香港贸易的比重,由1997年的33.5%提升至2016年的38.9%,表明广东以外地区对港贸易的整体增速加快、比重提升。

经粤港海关的共同努力,在快速通关对接方面,自2016年3月28日起,粤港海关宣布推行“跨境一锁计划”, 实现了内地海关的跨境快速通关模式与香港海关的“多模式联运转运货物便利计划”对接。目前,在港已成功覆盖香港国际机场和葵涌货柜码头等12个主要清关点,广东境内涵盖广州和深圳机场、码头、车检场和快件监管中心、跨境电商园区等32个清关点。使用该模式的车辆,在深圳公路口岸海关卡口实现自动核放, 进境车辆在口岸海关停留时间将由原来半小时左右减少至5分钟以内,为企业节约超过10%的货运成本。“跨境一锁计划”未来还有更多的改革实招,不仅满足运输企业就近多点通关的需求,有望进一步简化企业申报手续和节约企业成本。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