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彭湃

读特记者 吴绪山
2017-06-28 21:30
摘要

南昌起义南下部队转战潮汕的力量,经过分水战役、莲花山战斗等殊死搏斗后,一部分官兵从普宁突围后,在董朗、颜昌颐率领下,抵达海陆丰,扩编为红二师,成为创建海陆丰根据地的主力。

海丰是彭湃烈士的故乡,彭湃在海丰人民心中拥有崇高的革命地位,海丰许许多多的红色遗址,都深深地烙刻着彭湃同志的印迹。他是著名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和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海丰红场内耸立的彭湃铜像

彭湃1896年出生在海丰县城桥东社工商业地主家庭,1917年东渡日本留学,1921年5月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1922年在家乡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县总农会,发动并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农运的一面旗帜。1924年,彭湃在广州主持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对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927年,彭湃领导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并率先在海陆丰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土地革命,使这块热土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1929年,年仅33岁的彭湃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短暂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在海丰,彭湃烈士的故居目前已列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故居内的大堂里,挂这两排烈士证书,讲解员告诉记者:“彭家满门英烈,从1927年到1933年,共有7位烈士。”闻之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红场”两个字是彭湃当年亲笔题写。如今,竖立在红场内的彭湃铜像,彭湃两手叉腰,目光炯炯远眺前方,革命者的英武之气与远见卓识集于一身。在中国共产党及彭湃同志的领导下,建立了海丰第一个农会;诞生了第一个农民武装;召开了第一次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创建了第一个苏锥埃政权;爆发了第一次农村土地革命。1928年春,由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改编而来的红二师与红四师及海丰工农革命军也是在这里会师。

红宫是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地方

回溯90年前的那段历史,1927年9月19日,南昌起义军到达广东大埔县三河坝后,朱德率3000人扼守三河坝,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主力约8000人下潮汕。此后,经过与反动派的激烈战斗,起义军损失惨重。朱德、陈毅率领的一部分起义军,在茂芝会议之后,转战于赣、粤山区,进入湘南,举行湘南起义。1928年4月,这支起义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南下部队转战潮汕的力量,经过分水战役、莲花山战斗等殊死搏斗后,一部分官兵从普宁突围后,在董朗、颜昌颐率领下,抵达海陆丰,扩编为红二师,成为创建海陆丰根据地的主力。

南昌起义南下线路图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沿途撒下红色种子,是一条革命的星火之路。“南粤星火路”采访团,从江西南昌出发,到广东海丰,追随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的脚印,至此也完成了采访行程。

编辑 王润天

(作者:读特记者 吴绪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