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远彬:心怀当事人的审判专家

读特见习记者 张燕 文/图
2017-06-27 20:59
摘要

在何远彬的心里,好案必须是铁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对当事人来说,官司可能一生一次,但影响却一生一世,不容有失。”这是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审判员、国家二级法官何远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翻开他的审判档案,也印证了这句话:2011年从事审判工作以来,何远彬至今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600多宗,连续多年结案数都是全庭第一,堪称市中院刑事审判部门的“状元”。何远彬不仅办案数量多、效率高,而且办案质量高,每宗案件均能实现“案结事了”。近三年来,他仅有三宗案件因量刑问题被改判,发改率为全庭最低,且无一宗案件被信访投诉,无一宗案件超审限。

正是心里放着当事人,又精于审判,才三十多岁的何远彬已成为市中院法官队伍的中流砥柱,曾连年被评为市中院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评年度先进个人,荣记个人嘉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6年获评“全市法院第六届优秀法官”,成为我市刑事审判法官中的唯一代表和佼佼者。

精于审判,三年无一宗案件被信访投诉或超审限

受港产律政片的影响,何远彬儿时就有个法官梦。长大后,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山大学法学院。大学毕业后,何远彬来到深圳,顺理成章地投身心水的律政事业。

2011年秋,何远彬开始在市中院从事刑事审判工作。他主动请缨,迎难而上,连续多年结案数都是全庭第一。2016年,他审理165宗案件,审结162宗,结案率98.1%,创造了市中院刑事审判法官个人结案数的最高历史纪录。哪怕在2013年7月,他因劳累摔倒导致颅脑出血严重昏迷做了开颅手术,出院后仅休息了三个月,又提前结束医嘱病休时间重返岗位,全年结案70余宗。

何远彬说,办案无他,惟用心二字。他曾洞察秋毫,成功为一当事人洗刷不白之冤。那是2013年前后,在一宗故意伤害案件中,第三被告人不服上诉,坚称自己没有参与打人。案件移交到何远彬手里后,他拿着卷宗仔仔细细研读了好几遍。一边是"无可辩驳"的证人证言、视频录像,一边是当事人斩钉截铁地坚称自己没有打人。谁在说谎?为了查明事实,何远彬把视频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终于发现一个小细节有漏洞,即案发当日第三被告人穿的鞋子颜色与实施打人者不同。以此为突破口,何远彬深入调查最终查明事实。原来打人者另有其人,但由于二者身形非常之相似,且打人时间非常短、场面混乱,导致弄混淆了。

事后,一米九几的大汉真诚地对何远彬说,“谢谢您,何法官,您及时避免了我成为社会对立面。”一直为他打抱不平的家人、朋友也释怀了,都觉得法院是公正的。

在何远彬的心里,好案必须是铁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在何远彬审结的案件当中,有不少重大、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大的案件,然而何远彬都能克服诸多困难,做到案结事了,取得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良好统一。

天天办案会烦吗?面对记者的疑问,何远彬笑着说,“审判有它的魅力。每个案件都不同,都是新的,里面不仅蕴含法理,更有人生百态。”

1800分钟的接访,解“法结”更解“心结”

在一桩故意伤害致死案中,被害人曹某林因帮饭店老板处理一起在饭店院内发生的车辆剐蹭纠纷,与人发生打斗,被几名男子追砍致死。法官依法酌情判决后,被害人的母亲杜某某对判决结果不满,二审期间多次致电和提交书面材料表达意见乃至愤懑,此后每天来找承办法官。何远彬对来电来访必接,耐心说案情、析证据、谈法律、讲责任、聊家事,持续整整30天。第31天早上,杜某某如常而来,却说:“何法官,我决定明天开始不再过来了,虽然我对判决结果意见未全消,但我对你没有一点意见,你是一位好法官,谢谢你的开导。”

还有一次,法院安排何远彬承办一起信访案,虽然他不是当年案件的承办人,但他接手后十分重视,还为此远赴四川。原来,何某果的儿子在一桩故意伤害案中死亡,何某果对判决结果不满而一直上访。何远彬接手该信访案时,何某果已回四川乡下老家,且因身体原因无法来深。“对当事人来说,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绝不能等。”何远彬在忙碌之余利用周末辗转到四川,还自费为他购置米面粮油关心他的生活,了解到何某果"失独"的情况后,耐心讲解、开导,终于解开他的心结。何远彬说,法官就要既解当事人的法结,又解当事人的心结。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见习记者 张燕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