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用匹配度计量先进性,让当事人可自测、复核与验证
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 朱建军
2022-08-01 09:42

摘要:先进本是干出来、比出来的,然而糊涂之事自古有之,即使招亲,本应比试选优,但偏偏有人抛绣球。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定名额、“评”先进的荒诞做法依然盛行,究其原因,除认识偏差之外,理论上没有找到反映好坏程度的通用指标、不会量化反映综合绩效是主要原因。

从匹配的角度看问题,先进是相对的,既相对于他人,又相对于公认的底线与期望。利用百分制标准计量法,把绩效指标的原始数据转换为匹配度数据,不仅能够反映绩效的相对好坏程度,即先进性,而且可以横向比较或加权平均,从而能够量化反映综合绩效,使先进性能够自测、复核与验证。

为此,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监事会主席朱建军以此为题,发表了相关论述。

前言

争先创优、超越同伴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精神鼓励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从幼儿园的小红花,到中小学的三好学生;从单位的优秀员工,到国家的五一劳动奖,大大小小的荣誉或称号,在无形中引导、激励着社会的健康发展。

诚然,标准越客观、公开、公平与公正,激励的效果越显著;固然公平、公正很重要,但公开、透明是基础。方式、方法与标准公开是奖罚分明的内在要求,它们既是激励与约束的基础与灵魂,也是促进、保护公平与公正的机制与法宝。

事实上,只有以邀约的方式,事先明确并公开关键绩效指标,即kpi,以及相关的数量标准及评价方法,用约定的标准与方法把先进性程度与关键指标挂钩,使当事方或第三方能够依据绩效数据算出先进性水平,才能称得上奖罚有据与奖罚分明。与计件工资制度类似,只有把优秀、良好、称职与不称职等定性评价,与绩效指标挂钩,比如约定年产量超过一万为优秀,超过八千、不到一万为良好,不足七千则为不称职等等,那么,定性评价也完全由绩效数据决定,不仅当事方可以依据绩效指标核定实际对价,而且第三方也能复核定量与定性评价。一切均由事实数据说话,既不需要宣传、汇报,也不必担心他人看法,当事人只需要做好本质工作,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一、绩效及其评价的复杂性

绩效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有益改变。因受经营与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有关改变,不仅方向与程度不完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改变也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对应的绩效指标常常超过一个。即使是简单的放羊,对应的绩效指标至少包括数量与肥瘦两个方面。仅仅两项指标,也常出现一好一坏变化方向不一致的情况,难以判断综合绩效变化方向。比如甲乙两个牧羊人年初接管的羊群一样,年底时,甲的羊群数量增加了,但因消瘦,羊的总体重反而下降;而乙的则相反,一方面羊数减少,另一方面,羊群总体重却因肥胖增加了。尽管事实清楚、绩效数据无异议,但因数量与重量不可比,两种绩效数据无法比较或平均,因而既不能统一计量甲乙的综合绩效,又不能简便判断谁做的更好。

类似现象在高新企业同样存在,比如设备维护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对应的kpi是期间的可运行时间与运行的一次性合格率;显然,两项指标也常出现变化方向相反,一好一坏、难以评价综合绩效的情况。

此外,实际情况的复杂性通常远超实际与目标两方面数字。比如,张三与李四都是设备维护工程师,张三维护的设备的可运行时间与一次性合格率均好于李四的,但因为设备状况可能不同,新旧程度、厂家或型号差异都会影响绩效指标,不联系环境因素,不可能客观评价工作绩效,更无法判断或评价绩效优劣。

在现代畜牧企业,既有牧羊人,也有设备维护工程师,在不能客观评价个人综合绩效的情况下,无法区分同业人员的综合绩效好坏,更无法比较不同职业的综合绩效差异。

在知情当事人都难断优劣的情况下,受信息不对称影响,其他人,包括所谓的专家,几乎不可能对所有员工进行先进性排序,准确找出先进的可能性也不高;对于相对简单的一线人员的绩效评价尚且如此,科学评价团队或单位绩效的可能性更低,先进性排序几无可能。不探讨解决此类基础性问题的根本办法,或者试图继续采用自欺欺人的事后评议方式、由不甚了解情况的“专家”评议绩效好坏、评选先进,鼓励的是迎来送往、激励的是表面光鲜,埋没的多是睿智务实的人才。

二、民主评选的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精神鼓励是委托方依据工作绩效的好坏程度,对受托方工作的定性评价,是给受托方的一种说法;它既需委托方或其代理人认可,又需以实际绩效数据为基础。因为事关受托方的声誉以及后续合作的质量,好坏程度的认定应该能够依据绩效数据与规则,精确地计量;相关的定性评价也应有明确的量化分级标准,评价结果应该有据可查、可复核、能验证。

然而,现实的复杂性决定了绩效指标的多样性,当实际绩效需要两种以上指标体现时,计量的方式与方法,在客观上决定着综合好坏程度的认定结果。在匹配度计量方法出现之前,理论界没有找到反映综合好坏程度的方式与方法,不仅无法量化反映,而且在两种或以上的绩效指标变化方向不一致时,无法判断综合绩效的变化方向。理论的缺失必然引发实务混乱,现实工作中,专家评审、集体评议与360度评价等方法层出不穷。

推崇民选方式的人强调“群众的眼睛是亮的”,主张“民主评议、民众选评”,但忽略了没有调查、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言权。事实上,对于公共事务,民众是委托方,也是被服务的对象,由民众选择服务人员或单位,评议公共事务质量,不仅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且兼听则明,非常合适。

但非公共事务,除少数当事人之外,多数人既不了解情况、又没有利害关系,不可能深入了解,更难以客观评价。况且管理幅度理论发现,一个人能够了解的人员或事项非常有限,管理学家格兰丘纳斯(Graicunas)指出,增加一个下属时,直接单独联系的数量按算术级数增加,而相应的联系总数,由于加上直接团体联系和交叉联系,是按指数比例增加的;相应地,管理幅度应限制在“至多5人,最好4人”;享誉业界的洛克希德法也认为管理幅度在4-11人比较好。

此外,首因效应发现与他人接触时,最先被反映的信息对形成印象有主要作用;近因效应又表明与他人接触时,在时间与空间上距知觉较近的信息会给人较深刻的印象。两种理论均证明,个人印象通常与事实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往往不能全面、客观、历史、公正地反映情况,由非当事人依据个人判断评审、评议或评选,既不严肃,也不负责。况且评议过程也不可复制,不同团队或同一团队两次评议的结果往往不同,评议结果没有唯一性,因此也谈不上客观性。

三、用匹配度统一反映绩效指标好坏程度

绩效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有益变化,有益特性决定了绩效的相对性,即绩效是相对需求而言的,绩效指标与需求指标的契合程度,即匹配度,是衡量绩效好坏程度的量化指标。依据百分制标准计量法②,可以利用下列公式,把所有的绩效指标原始数据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匹配度数据:

匹配度(x)=100%+(x-q)×40%/(q-d)

其中,x为绩效指标的原始数据,d与q分别是事先约定的绩效指标的底线值与期望值,[d,q]为需求区间。

不论原始数据多么不同,转换为匹配度数据之后,至少对同一评价主体而言,所有的匹配度数据是可比的,因而也可以计算反映综合状况的平均值;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只要事先就相关指标的重要性系数与需求区间达成了一致,相关的匹配度数据就可复核、验证与比较;就可以据其大小评比绩效优劣,也可以联系重要性系数加权计算反映综合情况的平均匹配度,从而能够量化反映综合绩效的整体好坏程度。举例说明如下:

即使约定了具体的绩效目标,比如羊的数量与总体重分别比期初增加40%与50%,当实际绩效分别是32%与55%、43%与48%,或者41%与52%时,也很难评价综合绩效好坏,甚至难以判断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的综合差异。因为目标任务的难易程度可能存在重大差异,比如期初年老体胖的羊群,不仅增加体重的难度大,而且繁殖增加数量的可能性也低;与青壮体瘦的羊群相比,目标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可比,因此,不能简单利用实际数据说明绩效。因为,不仅实际应与目标匹配,更重要的是目标与实际都应该与预测的底线和期望值相匹配。

如果底线与期望分是30%与50%,那么目标值为40%时,比较中庸;为45%时,则难度显著增加,50%时就只能挑战了。目标定位不同,目标达成率有别;因此不能用是否达成目标评价绩效好坏。同样道理,同样43%的实际增长率,相对于30%与50%的底线与期望,超过了中位数;而相对于30%与60%的底线与期望,没有达到预测中位水平;比较而言,后者的绩效比前者的差。

有关情况,可以借助匹配度完美揭示:事实上,相对于需求区间[30%,50%],目标值40%与45%的匹配度分别是80%与90%,目标匹配度数据较好地体现了任务的难易程度;而43%的实际增长率,相对于需求区间[30%,50%]与[30%,60%]的匹配度分别为86%与77.33%,实际匹配度也如实反映了实际表现的好坏程度。可见,实际绩效指标的匹配度或多指标的加权平均匹配,能够兼顾工作任务的难以程度与实际成效,完美体现绩效的相对好坏程度;只要所有绩效指标的底线值与期望值的适用范围一致,就可以依据个人或团队的绩效指标匹配度或加权平均匹配度,量化反映其工作的先进性程度,据此选出的先进或后进,不仅横向可比,而且结果公允,可复核、可验证。

四、借匹配度,使先进性可自测、复核与验证

如前所述,匹配度是反映事物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相对好坏程度的指标,因而也是评价绩效好坏、评选先进后进的主要依据。事实上,匹配度是组织内部契约化管理的基石,前述的百分制标准计量法公式,能把性质或计量方法不同的原始数据统一转化为反映相对好坏程度、完全可比的无量纲数字。

匹配度数据的差异,反映的是相对先进性差异;同种工作,绩效指标匹配度或多种指标的平均匹配度最高的,绩效最好,就是第一名;只要事先约定了统一的重要性系数以及底线与期望值,就可在约定的适用范围内,依据匹配度高低,对所有人员的绩效进行好坏程度计量与先进性排序。用此方法,不仅能从360行中找出各行各业内的状元,而且还能对不同行业的状元按先进性排序。

不同行业的状元之间虽然有差异,但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从激励与约束的初衷考虑,各行的状元都需要鼓励与肯定;不论是开飞机的还是打柴的,只要是状元,在先进性排序时,一定要排在所有的榜眼前面,只有这样,才能鼓励人们热爱本质工作,一心一意做好适宜的事情,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鉴于信息的不对称与不完全性,甲单位的先进,放在乙单位可能是后进,有些省状元可能进不了全国百强。因此,在单位内部,从事相同工作的所有人员的原始绩效数据,只能代表范围的先进程度,不能反映单位内部的相对先进性,只有依据单位认可的各项任务的需求区间,分别计算的匹配度或其平均数,才能反映各类绩效在单位内部的相对先进性。即不论岗位或工作有何不同,所有员工的绩效好坏程度,应以绩效指标原始数据转化的匹配度数据为基础,按匹配度数据大小排序,匹配度越高越好,反之亦然。

如果事先公布与匹配度挂钩的定性评价标准,比如匹配度超过95%为杰出、超过85%为优秀,以及低于60%为不称职等等,所有员工都可以自主设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工作目标,事后也可以依据实际的工作绩效指标,自我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绩效评价,也可以请第三方复核验证。绩效评价完全由事先的标准与方案,以及事后考核的实际绩效指标唯一决定,评价结果独立、客观,可复核、能验证,既不受他人工作的影响,也不受任何人意见的左右。

诚然,如果事先约定绩效指标的底线或期望值,与某一反映宏观环境变化的因素,比如股票500指数挂钩,事后也可以依据事先的约定,按修正后的底线值与期望值计算匹配度、评价先进性。如此,所有的绩效认定与评价,全部依据事先约定的标准与方法进行,奖罚客观、透明、公开、有据,体现的是契约精神,贯彻的是kpi管控理念。

五、用匹配度评价绩效、客观反映先进性

如前所述,引入匹配理念,把反映绩效的原始数据统一转换为反映好坏程度的匹配度数据,不仅解决了绩效的统一标准计量与横向比较问题,而且能够联系各项绩效的重要性程度,加权计算反映综合情况的平均匹配度,解决量化综合反映问题。此外,实际匹配度与目标匹配度的比率还能完美反映目标达成程度,解决目标达成率计算与相关的实际工资核定等难题。举例说明如下:

假定牧羊人甲与、乙,以及设备维护工程师张与李四都是某畜牧企业的职工。公司认定的张三与李四的绩效指标分别如下表所示:

从原始数据中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看,张三的数据都比李四的好,但实际与目标的比率却是李四的高;依据传统的观点,尽管有疑惑,多数人会认为:张三的绩效比李四的好些;如果同时给出底线值与期望值,争议会加大,不少人会询问为什么李四维护的设备的预计运行时间短,可能的答案是张三与李四维护的设备不同,张三维护的设备好、李四维护的差。可见,绩效评价不能不联系预测的底线与期望数据看目标或实际数据,只要制订的底线与期望值是客观、公允的,联系其计算的匹配度数据不仅能反映绩效好坏、而且横向可比。

如上表所示,李四的目标匹配度数据全部高于张三的,说明李四的目标定位较高,难度较大,从目标任务的难易程度看,张三的任务相对较轻,这一点与原始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正好相反;同时,李四的实际匹配度数据也全部高于张三的,表明李四的实际绩效与表现比张三的更好!

在适用范围内,匹配度数据之间完全可比,因此可以计算反映整体情况的平均值。以重要性系数为权重,可以算出张三与李四的实际绩效匹配度的加权平均数分别为:73.33*80%+96%*20%=77.86%与93%。即从综合情况看,李四的实际绩效明显优于张三,因为张三的综合表现未达到预测区间的中位数,而李四的表现则超过了75分位值。

同样道理,也可算出甲乙两个牧羊人的实际绩效指标的平均匹配度;依据匹配度高低,也能精确评价二人的工作先进性程度。假定甲乙两人实际绩效指标的加权平均匹配度分别为81%与89%,那么,张三、李四与甲乙四人的先进性排序就是李四第一,乙第二、甲第三,张三第四。

深入体会还能发现,实际匹配度与目标匹配度的比率,反映的是与目标方向一致、难易程度匹配的目标达成比例,即计算目标达成率的科学公式为:

目标达成率=实际匹配度/目标匹配度*100%

以预算工资为基础,联系如此计算的目标达成率即可科学核定实际工资,使工资与绩效完全挂钩,使以按劳分配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具有更加坚实的内在机制。

诚然,有关方法完全适用于团队或单位的绩效评价与先进性排序。

六、研究结论

依据匹配度高低进行先进性排序,不论打柴的还是开飞机的,大家都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委托方只需专注于以下四个方面:即各类工作任务的绩效预测(特别是绩效底线值与期望值预测)、不同绩效因素的重要性系数设置、与目标任务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以及不同工作绩效的底线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协调性,即可引导受托方尽心尽力做好各自的工作,监管的中心可以转移到宏观形势研判与例外事项管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有并列与叠加之分,可以相互比较绩效好坏,并通过计算平均匹配度反映综合好坏程度的工作,仅限于相互影响不多的并列任务。如果工作之间相互影响,如同地上建筑依赖地基一样,叠加性任务之间的匹配度数据是交互关系,即反映综合状况的平均匹配度,需要采用几何法而不是算术法计算。

无论如何,引入匹配理念与方法,把匹配度数据作为评价绩效好坏的基础,以匹配度高低论英雄,能够提升激励与约束方案的客观性与公开性,有助于受托人聚焦主业,一心一意做好本质工作,有利于委托人用好与发现人才;同时,也有助于理顺委托代理关系、提升契约管理水平、引导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有利助于各种人才八仙过海,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自我挑战、各显神通,创造出更加优异的业绩,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朱建军(1964-),男,资深税务师、注册会计师、高级金融经济师、正高级会计师,国内首位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以及美国注册金融管理师(CFM)。历任上市公司(000049)董事长,深圳能源集团、赛格集团董事财务总监,盐田港集团监事,深圳华星光电执委会委员、副总裁,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监事会主席(自2017.2 -2019.9代行董事长与法人代表职责),以及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董事总经理等;兼任深圳市会计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评估协会监事、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以及深圳、湖南、广东与广州两省四地正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60余篇,撰写《授权与经济管控》与《管理的逻辑与方法》两部专著,创立了“财会大数据权益类比率分析法”、计算现实与需求匹配度的“百分制标准计量法”以及提升考分可比性的“考分匹配转换法”等理论与方法。《优财》、《凤凰财经》、《财经生活》、《证券时报》、《深圳卫视》、《深圳商报》与《深圳财政与会计研究》等媒体,曾以“成绩斐然的管理精英”以及“实干真诚印证深圳观念”等标题专题报道。


编辑 伍偲 审核 刘杰 邹远先

(作者: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 朱建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