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报道年轻人群体中的猝死病例逐渐增多。近日,坪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演了一幕抢救26岁年轻猝死患者的“生死时速”,场面惊心动魄。
6月1日下午快六点的时候,市民小魏在工作时突然晕倒在地,头部摔伤,呼之不应。现场有一位好心人马上上前为小魏做CPR(心肺复苏),其余人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6点左右,坪山人民医院救护车到达现场。医院院前科医生施泽洪马上检查患者的情况,发现小魏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现场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小魏心脏发生室颤,施医生和同事立即为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电除颤,同时使用球囊辅助呼吸。三次除颤后,小魏终于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
6点15分,患者达到医院急诊科,依然昏迷不醒,口中一直有血性分泌物。初步诊断表明,除脑部摔伤外,患者肺部也有挫伤。医生立即为小魏插上气管连接呼吸机,护士全程为他吸取口中的血性分泌物。考虑到小魏只有26岁,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经医院一线、二线值班协调,急诊科请脑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彩超室、麻醉科,重症监护室(ICU)等科室前来会诊。
急诊科准备了便携式电动吸痰机和便携式呼吸机,帮助患者缓解缺氧和心跳加速的问题。为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医生将患者送到CT室进行检查。CT检查结果排除了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同时发现患者有严重的急性肺水肿。综合检查后诊断结果排除了心梗,患者确定为心源性猝死。
回到急诊科后,医生给予小魏强心、利尿等治疗。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小魏的生命体征相对趋于稳定,随后被收治到CCU(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进行单间隔离治疗。
6月2日,小魏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医生将他由CCU转到ICU(重症监护室)。6月3日,小魏的情况明显好转,医生为他拔掉了气管插管,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
据了解,2019年,坪山区人民医院成功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现场认证,建成省级基层版胸痛中心(PICC)。 胸痛中心创建成功后,已经成功挽救了数名胸痛患者的生命,小魏是这些患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得益于扎实的日常工作以及专业轮训,医生在第一时间对小魏进行精准的诊断,并给予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小魏年轻的心脏又重新恢复正常的跳动。
【读特新闻+】关于心源性猝死,那些你应该知道的事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中山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心源性猝死为猝死主要类型,发病呈年轻化,中青年男性为甚。
心源性猝死最主要表现就是前期无任何征兆,突然发生心跳骤停。心脏一旦停跳,4到6分钟就会造成患者大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如果超过8分钟就会造成脑死亡。
一旦发生心跳骤停,能否把握“黄金四分钟”的抢救时间,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能否及时有效地挽救生命的关键。
心肺复苏“五要点”
1.判断:准确的判断病人是否呼吸、心跳、意识全无
2.呼救:及时的电话和现场救助他人,寻找急救设备
3.摁压:找到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按压深度为5到6厘米(一拳高度),以每分钟100到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按压30次后人工吹起2次
4.通气:一手轻压患者额头,另一手抬起患者下颏,保持呼吸道畅通
5.除颤:如有条件,使用AED等急救设备进行除颤
编辑 刘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