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儿童文学史》:从《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

读特记者 姚峥华
2020-06-02 13:51
摘要

如何界定"儿童文学"?

如何界定"儿童文学"?《伊索寓言》为何在古典时期、中世纪乃至现在一直备受推崇?洛克以及达尔文对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男孩读物与女孩书籍各自的书写传统是什么?文学阅读塑造了儿童吗?塞思 • 勒若这部颇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史学术专著,逐一解开了上述谜题。

从古希腊罗马的正统权威、中世纪的寓言遗俗、清教与资本主义文化、维多利亚时代的想象天地,直到当代儿童文学的新发展趋势,《儿童文学史:从<伊索寓言>到<哈利 • 波特>》详细梳理了两千多年的儿童阅读和教育传统,呈现出从古典到当代的西方对儿童、儿童读物以及阅读本身的思考。作者视野宏阔,以文学、历史、哲学与社会政治的交叉视角,对众多儿童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做了独到的分析,展现了儿童文学丰富多样的面貌。

耶鲁大学比较文学与英语教授凯蒂 • 特兰普纳评论此书从非凡的时间跨度上展望了儿童传统。他说,这是一部卓有成效的综合类作品,但是充满创见和令人人惊喜的观点,即使是专业读者也会有同感。任何关心儿童精神生活的人(不仅仅是学者、教育家,或者单纯是家长)都会从作者的叙述中收获很多。

塞思 • 勒若(1955 — )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杰出的文学教授,1981 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专注于文学史、语言史及儿童文学的研究。

《儿童文学史:从<伊索寓言>到<哈利 • 波特>》

塞思 • 勒若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

(作者:读特记者 姚峥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