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戏考场章节已然结束,新的篇章接踵而至。考后如何面对分数得失?如何安排考后生活?南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刘道溶老师表示,高考的意义绝不止于分数,它是开启更有意义的生活的前奏,及时反思总结、了解高校专业、制定暑期规划、参与社会实践都十分必要,应该合理列入日
学会反思总结 做好生活管理
刘道溶老师发现,高考过后,考生普遍存在两种情况,或仍徘徊于分数得失之中,或放空自己纵情游乐。对于前者,她建议改变对生活的看法,学会接纳遗憾和不完美;对于后者,则建议在高考中学会反思,汲取成长的能量。
“建议父母引导孩子对高考进行反思,包括学科总结、兴趣爱好等,特别要认识到高考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刘老师表示,人生才刚刚开始,高考前12年的教育,绝不是让学生变成考试机器,而是要通过这场硬仗,让考生提升意志力、承受力,学会管理时间,掌握学习方法、获得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无论高考分数高低,都不能因此而摧毁心智。小时候是兴趣爱好,大了就是理想目标,因此,交了高考的学科答卷,更要交上一份心智成长的答卷。
科学安排时间 适度锻炼休闲
梅林中学高三年级主任明开华认为,考生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度过这个假期。他特别推荐同学们利用假期去旅游,因为学生平常呆在学校里,很少有机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此外,看本好书,学一门乐器,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技能,这些可能会更加丰富自己未来的人生。
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蒋平提醒,考后宜进行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并一定要注意生活规律,要防止意外情况发生,防止过度松懈、冒险游泳、过分娱乐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刘道溶也提出,增加锻炼和体育活动,有助于放松和舒缓大脑和身体的紧张状态,而制定出游或锻炼计划,有利于提升管理生活的能力,提升自控力,也是对大学生活的一个提前演练。
深圳外国语学校毕业生、现就读于山东大学的黄宇宸表示,自己在高考后经历了焦虑、空虚、沉重三个阶段。他建议学弟学妹们,考后应该合理估分,拥抱成绩和离别的现实,做好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的准备;适度转移注意力,增加体育锻炼和交流;并在填报志愿后,做好人生规划。
了解高校专业 做好人生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的幸福与成功是需要规划。”蒋平提出,“高考的结束,意味着大学的生活即将来临,需要重新开启新的航程。要为迎接新的大学生活或新的发展航程,要做出有针对性准备与安排,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中小学学习阶段,缺乏职业规划,更缺少学科知识、专业、职业之间的关联概念,因此考后时间是最好的查缺补漏机会,因为它关系到大学和专业的选择,甚至关系学生一生前途。例如,很多会计师是物理或者应用数学专业出身、学了金融不见得可以进入金融圈从业、理论物理学专业学生也可能进入高科技企业……”刘道溶建议考生在26日出分之前,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了解心仪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专业课内容、就业方向等,并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先了解一下父母或者亲朋的职业,到他们工作的地方看一看,避免在填报志愿时留有遗憾。
最后,她还建议考生大学期间可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十分有限,高考过后近三个月的时间,是难得的进行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课题调研的时间,从实践中寻找问题、带着问题到大学寻求答案,增加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如此,大学四年才更有意义。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