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深圳首座儿童友好型天桥已完工

读特记者 李慧
2020-05-30 08:30
摘要

这座首座儿童友好型天桥也称“田贝天桥”,位于深圳市文锦北路,也是罗湖区开展人行天桥景观改造的天桥之一

有儿童及无障碍扶手、地面是橡胶软垫、晚上会散发彩虹般的光芒……近日,记者来到深圳市罗湖区,走上改造后的田贝天桥,眼前一亮。这座深圳首座儿童友好型天桥,目前已基本完工,近日将进行灯光调试、绿植优化等。此外,今年下半年,罗湖还将有两座儿童友好型天桥与市民见面。

改造后的田贝天桥。

设计灵感来源于儿童画作中的彩虹桥

天桥配置儿童扶手、橡胶地垫等设施

深圳作为全国第一个儿童友好型城市,近年来,不断在为保障儿童的发展而努力探索。2016年,深圳就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深圳市制定了全国首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纲领性文件——《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和《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并出台了社区、医院、母婴室、出行等领域儿童友好型建设指引。

天桥配置的儿童扶手

近年来,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罗湖,区委区政府及区妇联以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等为契机,以儿童生命安全、自然探索、素质修养、健康幸福成长、参与城市建设等为关注要素,积极探索高密度城区儿童友好建设方式,使老城区对祖国的花朵爱心满满,儿童友好元素处处可见可感,并从空间、服务、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行动。

田贝天桥效果图。

这座首座儿童友好型天桥也称“田贝天桥”,位于深圳市文锦北路,也是罗湖区开展人行天桥景观改造的天桥之一。其周边有深圳市锦田小学、清秀幼儿园、天俊幼儿园等,故将其定位为“儿童友好型天桥”。在天桥方案设计阶段曾向罗湖区儿童征稿,并从中归纳创作,其中田贝天桥设计灵感来源于儿童画作中的彩虹桥,天桥立面采用186块彩色渐变亚克力板,整体风格活泼,色彩鲜明,具有童趣,并配置儿童扶手、橡胶地垫等设施,满足儿童的使用需求。

天桥设计前组织儿童心中天桥绘画大赛

设计理念向儿童权益进行倾斜

罗湖为什么要把天桥建设成儿童友好型天桥?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磨艺捷介绍,罗湖作为深圳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区,道路以车行为主,而罗湖区教育资源丰富,儿童穿越天桥的频率会远远高于其他区,天桥在罗湖区成为儿童使用的主要工具。

“我们得知,罗湖区有一个30座天桥的改造项目,因此在罗湖区妇联和区城管局、教育局的指导下,我们对罗湖天桥覆盖的区域进行调研,最后选取了学校最密集的天桥,作为儿童友好型天桥的试点,并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理念延伸到了儿童友好型天桥的理念中。”磨艺捷说道。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来源于1996年世界人居会议的提出,对于儿童友好型天桥与一般天桥的最大不同,磨艺捷介绍,儿童友好型天桥的设计理念与一般的天桥设计理念最主要的不同,是向儿童的权益进行倾斜。

“在天桥的建设前期,罗湖区妇联还组织了‘儿童心目中的天桥’绘画大赛,充分体现了在项目决策的过程中,对儿童权益的倾斜。通过绘画大赛,我们从儿童那里得到了非常多的信息,田贝天桥就采用了在儿童的呼声中最高的彩虹元素作为设计理念。”

改造后的田贝天桥。

田贝天桥不仅在形态和色彩向儿童倾斜,并在细节上也对儿童进行照顾,细节设计处处体现人性化。在天桥处设置了儿童及无障碍扶手,让儿童在上下楼梯的时候更有安全感;安装儿童无障碍标识、扶手盲文,贴近儿童心理;在灯光的设计上,杜绝儿童视线上的泛光,让环境对儿童的眼睛更加友好;地面采用了橡胶地垫,使用软性垫层,让儿童如果行走在上面玩耍时摔跤可以得到充分的保护。“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权益。”磨艺捷说道

今年下半年

罗湖将再有两座儿童友好型天桥

“儿童友好型天桥的建设是起到一个先行示范的作用,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对儿童友好型天桥的意义,磨艺捷表示,天桥的建设和落地,让广大的市民对儿童友好型城市概念的认识不仅停留在政府的文件上和宣传画上,而是可以从具体的实物、为市民做的服务项目上感知。

她透露,未来,罗湖还有两座儿童友好型天桥会在今年下半年和市民见面,分别是深中小天桥和鹏兴人行天桥。同时,田贝天桥还会在植物的配置上进一步优化,选用驱蚊防虫、无毒无刺的植株。还会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符号、在天桥绘画大赛中的获奖作品和优秀作品放在天桥上展示。“我们希望去帮小朋友实现他们的梦想,出了这个方案的小朋友会在天桥上看到他们的画,这个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参与建设了。”

(来源:深圳新闻网)

编辑 麦苗茵

(作者:读特记者 李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