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坪山区委书记吕玉印率坪山区党政代表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考察调研对口帮扶工作。坪山区党政代表团先后调研了深百合作百色(田东)深圳工业园、田东县芒果种植基地及展示园、田东县职业技术学校,前往作登乡平略村、陇穷村调研产业帮扶工作及慰问当地贫困户。坪山区党政代表团还在田东县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在考察调研活动中,坪山区向田东县捐赠了帮扶资金。坪山区领导吴筠、代金涛、韩立清、陈华平参加了本次考察调研活动。
据了解,田东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全县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辖9镇1乡167个行政村(街、社区),总人口43万,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田东县极具政治、历史、区位、气候、资源、产业等优势,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近年来,田东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决打好脱贫攻坚阵地战、产业强县持久战和城镇化建设大会战“三大战役”,全力争当开放发展、深化改革、生态经济和脱贫攻坚 “四个示范”,不断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0.1亿元,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7.1亿元,增长2.3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22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11.63亿元,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9亿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33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9元,增长11.7%。
今年3月——4月间,田东县委书记刘明国率县党政代表团赴深圳市坪山区,与坪山区委区政府就对口协作工作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并和重点企业达成系列合作意向。目前,田东县已派驻人员到坪山区蹲点招商,重点围绕深圳市比亚迪云轨生产项目、深圳沃特玛电池项目、华侨城旅游开发项目、深圳华大基因农业产业、深圳市优视公司碳化硅单晶材料等5大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新能源汽车、现代休闲旅游养生服务、现代农业、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产业合作。目前,田东县正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拿出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
在考察调研中,坪山区委书记吕玉印表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口田东县开展扶贫协作,是坪山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将广东、深圳的先发优势转变为先行责任,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切实担当,是坪山区必须完成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吕玉印表示,坪山区要聚焦产业帮扶,构筑扶贫协作的核心支撑和平台。推动坪山、田东两地产业对接,以产业发展构筑扶贫协作支点,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是提高帮扶实效、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路径。近几年,坪山在对口帮扶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过程中,积极探索产业帮扶新模式,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可以结合田东产业发展实际,进行复制和推广。一方面,要加快两地产业共建、资源共享,把从坪山对外转移的企业优先引导到田东来投资发展,支持和鼓励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优质企业到田东建立生产基地。同时,围绕这一重大项目,发挥沃特玛创新联盟的资源优势,加快引进更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坪山招商平台的功能,向坪山企业广泛宣传田东县在地理、人文、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引进更多优质企业落户田东。
要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供需对接、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
田东物产丰富,气候和生态条件优良,被誉为“中国芒果之乡”,同时也是第二批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作为革命老区,田东还拥有正经书院、红军亭、红军广场等景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被中央确定为国家12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这是田东得天独厚的财富,为发展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下一步,要精心策划和包装打造一批特色旅游项目,积极辅导本地村民就业创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承载力的旅游品牌,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同时,要重点围绕田东芒果、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引进建设食品深加工、现代农业和物流等合作项目,推动田东县的特色农产品进入深圳市场,不断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
要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两地实现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两地党委政府和对口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沟通对接工作,以扶贫协作为抓手,在各领域广泛开展对接合作,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两地的合作发展能够不断推向深入。
要进一步健全两地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信息通报和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共同协商对口帮扶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增强前方、后方的互动联系,加快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要建立两地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以田东县正在开展的深百协作脱贫攻坚新居民转移就业万人培训计划为抓手,紧密对接坪山大型用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田东提供实用的培训科目指导,有组织的开展劳务输出,切实提高劳务协作、智力脱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坪山成为田东青年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第二故乡”。
要建立人才对口支援交流工作机制。两地可以互相选派一些优秀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广泛开展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人才交流,促进两地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
要建立社会民生帮扶工作机制。重点在基础设施、文教卫体等方面建立常态化的协作机制,争取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帮助对口的各镇村在社会民生领域实现明显改善和提高。
要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协作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爱心团体、志愿服务组织等力量参与到田东的建设和发展中,扩大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切实增强工作合力。
编辑 周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