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眼看势 | 指数调整是新股的错 你信了吗?
读特记者 王平
2017-06-11 19:52

 6月5日至9日这一周上证综指4连阳,主要原因被归结为IPO降速。所以,当周五盘后,证监会最新发布IPO批文情况,核准了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之后,主流分析对未来反弹行情能否延续有了担忧,IPO并没有减速的消息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

对于国内股市弱势的关注焦点,近一阶段集中到了新股发行上。一种声音言之凿凿,是过快的新股上市打破了市场平衡,成为大盘不断调整的元凶,放慢发行速度甚至暂停新股发行呼声日浓。或许是管理层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近几周新股审核速度有所减缓,由每周常态化的10家,减少为7家,之后又变为4家。IPO这种节奏变化看似在为一些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观点背书,短期政策底预期的形成,激起了活跃资金对热点的追逐。

新股发行与股指周期性变化到底有多大关联,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在A股历史上,IPO暂停和重启并不稀奇,统计显示,共有9次暂停和9次重启,总体上都未对市场的中短期运行趋势产生影响。以最近的一次为例,2015年7月4日,证监会暂缓IPO发行,开始正式救市,上证综指当天开高走低,之后连续两天下跌,7月9指数下跌幅度甚至超过5.9%。而当年11月6日重启新股发行后,上证综指在3400到3600点的相对高位持守了1个月之久。

2016年新股发行速度有所加快,全年新发行股票244只。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开始提速,其中12月IPO高达48只。今年第一季度IPO131只,速度又有所提升,而第二季度,发行数则出现明显回落,最高的4月份仅为36只。从月发行数看,新股安排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循,其对指数上涨压制并不明显。

反到是指数的走势,上证综指与IPO呈现一定正相关。去年全年到今年一季度,伴随这一指数震荡走高,新股发行活动逐渐活跃,今年1月月发行最高达到53只。4月中旬以来的调整行情中,月发行量明显减少,近3个月分别发行36、35和22只。而新股次新指数与上证综指走势基本趋同,去年11月22日,该指数创出历史新高,仅比上证当月29日创出反弹高点3302.21点早了几天。之后的反弹阶段性高点和调整低点都几乎与上证综指同步,只是振幅更大,弹性更强。这也从一个侧面,应证了去年以来的沪深股市修复行情中,新股次新股成为活跃市场的生力军。

当然,不可否认,新股发行提速对整个市场泡沫起到了一定的拟制作用,特别是创业板指长期处于下降的态势。今年以来,创业板指下跌幅度达到8.46%,而同期上证综指上涨1.76%,中小板指上涨3.45%。在这样一种结构性行情中,一大批高估值的股票调整幅度很大,按照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下跌幅度超过一成的股票达到1799只,跌幅超过三成的为435只,对于长期偏爱中小创股票的投资者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即便如此,目前,A股市盈率的中位数为70多倍,超过100倍市盈率的股票有1000多家,属于全球主流股市估值水平最高的市场。在开放的格局下,沪深股市去估值泡沫依然任重道远。

当前,国内经济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就资本市场而言,金融去杠杆,促进经济脱虚向实都是大势所趋,新股发行的常态化不会因为股市局部的调整而有所弱化。新股供给加大必然为市场带来新的课题,其中最为紧迫的是,照这样的速度,新股发行“堰塞湖”一两年或许会有所缓解,但限售股的“堰塞湖”的压力又会突显出来,从而很有可能倒逼资本市场在发行制度上变革的加速。

注册制是新股发行改革的必然归属,在此之前,进一步规范完善限售股流通,加大上市公司退市的力度是不二选择。新的举措出台或许已是触动手可及,周末就有传闻,更加严格的退市制度即将出台,这一举措将大大提高A股退市率水平。所以,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目前与其纠结从发行数量多寡,揣摩监管层的意图和态度,到不如切切实实地回到价值投资的轨道上,取优汰劣,按照公司的基本面选取优质标的,择机买入持有。

见习编辑 黄子芸

(作者:读特记者 王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