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一场名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从翻译看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题论坛引来众多文学爱好者。今年恰逢中英两位戏剧大师逝世400周年,而23日不仅是莎翁的生日,还是世界读书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文译者屠岸先生和《汤显祖戏剧全集》的英译本译者张玲女士到场,从翻译的角度与读者进行一场东西方文化交流。
我能否把你比做夏季的一天?
你可是更加可爱,更加温婉,
狂风会吹乱五月的娇花嫩瓣,
夏季出租的日期又未免太短,
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
它金光闪耀的圣颜也会被遮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译本作者屠岸老先生用中英文背诵出这首美妙的诗作,引发现场热烈掌声。据介绍,早在1950年,屠岸先生就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译本。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图书馆又出版了线装本,书页为宣纸竖排繁体字,这种用线装本出版西方翻译作品的方式非常新颖,屠老先生称之为 “一次中西文化的相遇”和“中西文化的创举”。
有一种说法,因为语言的进步和发展,翻译作品的生命一般只有30年,最多不超过50年,所以,50年之后必然有新译本来替代旧译本。屠岸先生说,自己的译本到现在已经66年了,虽然在再版过程也做了一些文字修订,但并不太多。这个译本还有读者喜欢说明语言还没过时,但他谦虚地表示:“我相信它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有更新的译本替代它,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汤显祖戏剧全集》的英译本译者张玲女士是2003年开始接触汤显祖戏剧翻译的。她说,作为女性译者,自己很欣赏杜丽娘的女性自我意识和追求幸福的精神,特别能产生共鸣,这也是她热情投入这项艰辛工作的原因。
谈到汤显祖戏剧走向国外的过程,张玲女士称,汤显祖戏剧最早传往海外是在1646年。从那以后,经过几百年,它经历了各种形式、各种途径的传播。到目前为止,《牡丹亭》已有日译本、德译本、英译本等多种语言译本。可以说,《牡丹亭》已进入英语文化世界,成为一部中国古典戏剧的经典。但是,国外读者对汤显祖戏剧的了解也只是集中在《牡丹亭》上,汤氏其他戏剧的译本在国外非常少,这也使《汤显祖戏剧全集》的英译工作非常重要。值得高兴的是,《牡丹亭》在英语文化国家文学层面、艺术表演层面形成的良好接受环境和接受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推进汤显祖戏剧在世界的传播。
屠老先生补充说,莎士比亚是西方的伟大诗人,汤显祖是东方的伟大诗人,从伟大性上说,两位不相上下。但在同一个时期内,莎士比亚要比汤显祖“大”一点。因为莎士比亚通过大英帝国的国力传遍全世界,而中国当时的国力不如英国,汤显祖没办法被传播出去。“现在中国崛起了,我预言汤显祖的影响要传遍全世界,甚至要超过莎士比亚。”屠老认真地说。
编辑 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