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 “黑飞”“乱飞”有标准管了

读特记者 何泳 通讯员 陈国芬
2017-06-01 19:24
摘要

团体标准《民用无人机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第3部分:无线射频性能》主要提供了无人机系统无线射频发射和接收设备的无线射频检测方法,为民用无人机系统的研发、生产、检测认证提供依据。

近几年,深圳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声誉鹊起,然而行业也有不和谐音:无人机“黑飞”“乱飞”现象时有发生。6月1日,记者从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牵头成立无人机产业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致力于推动无人机领域标准化进程,至今年6月,共发布4项团体标准,另外共有10项标准已立项正在研制,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预测,预计2018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会攀升到10亿美元以上。目前,深圳已成为全球无人机产业基地。记者从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截止到2016年底,深圳市无人机专利总量有1419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其中,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龙头,占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两年前,与无人机产业的蓬勃发展相比,我国无人机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导致无人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人机市场处于无序状态。”据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专家介绍,为提高无人机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市标准技术研究院联合无人机生产、制造、研发、检测、标准等企业,以标准为手段,以国际市场为目标,于2015年6月18日正式成立无人机产业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目前,已有联盟成员38家。该联盟发挥无人机企业、行业组织、研究机构、检测机构、认证机构等各层面的作用,形成合力和协调机制,利用标准化手段提高无人机产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无人机市场的问题之一是不少无人机处于没有监管的“黑飞”状态:“飞行员”没有资格证,起飞之前没有向相关部门征得飞行许可,也没有在指定空域飞行。无人机产业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成立后,马上合力投入相关研究,陆续制定多项标准,让无人机安全有标准可依。团体标准《民用无人机系统通用要求》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关于飞行安全的规范,标准明确了壁障、禁飞区和应急措施的相关要求,如无人机在靠近或进入已知的禁飞区域飞行,宜具备提示和警示功能。《民用无人机系统二维条码信息标识技术规范》通过对无人机产品编码规则进行规定,让无人机产品“一机一码”,为无人机单机身份识别打下基础。《民用无人机系统身份识别通用要求》主要是对无人机身份识别各责任相关方提出要求,实现无人机产品质量问题追溯和安全事故追责。

无人机产业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牵头研制的标准,进一步聚焦提升了质量。团体标准《民用无人机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第3部分:无线射频性能》主要提供了无人机系统无线射频发射和接收设备的无线射频检测方法,为民用无人机系统的研发、生产、检测认证提供依据。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何泳 通讯员 陈国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