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结果医院间不互认,重复检查增加患者负担!没有相应设备,没有病理人才,检验水平上不去,基层医疗机构也难!分级诊疗改革,检验跟不上,普通门诊下沉,基层能否接得住?鼓励社会办医,没有检验后盾,医生自由执业,如何放开手脚?
随着医改的深入,要解决这些“痛点”,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
作为医改的新生事物,2013年,深圳首家综合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东亿医学检验所成立,2015年取得执业许可,在短短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其服务覆盖的医疗机构就迅速达到了将近200家。
什么是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它在医改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近日,记者走进深圳首家综合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东亿医学检验所一探究竟。
大医院检测基层也能做了
为了提高辖区女性的健康水平,龙岗区政府开展了妇女常见病普查及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项目。育龄妇女在就近的计生服务中心就可以免费进行宫颈癌筛查,取样标本送往东亿医学检验所,采用TCT+HPV+DNA倍体分析联合筛查。通过三种方法联合筛查大大提高了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过去这样的项目,只能在大医院才能做。但是现在,有了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在基层也能完成,患者不用再挤去大医院,基层检测的费用也比大医院便宜,省力又省钱。
位于坪山新区国家生物基地的东亿医学检验所,有2000多平方米,每天检测项目量超过2000人份,可为临床提供1000余项检测项目,项目涉及临床病理、临床体液、临床血液、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清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
这里所有的标本通过专业化、智能化冷链物流运输,从接收开始,粘贴唯一条形码,通过移动终端高清拍摄标本信息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然后通过GPS和智能温控设备,实时监控路径/温度、自动警报和全程轨迹跟踪,有效保证了标本的安全性,实现即时检测。常规的检验,患者可以在手机上查到结果,智能高效。
集约化运作降低检验成本
由于生物、化学、医学等学科的进步,医学检验领域先后诞生了微生物、病理、生化、免疫等诊断技术。以1985年PCR技术发明为起点的分子生物学大发展和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得医学诊断从组织细胞水平深入到基因/分子水平,大量新型诊断项目也不断涌现,推动现代医学向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医疗”时代迈进。
对于包括公立和民营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来说,由于样本量不足,无力购置昂贵检验设备,再加上招不到经验丰富的检验人才,很难跟上高精尖医学检验发展的“步伐”。一般来说,社区医疗机构能开展的检测项目也就最多百来项,一二级医院能做也就三四百项,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出现,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是指获得了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许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从事医学检验的医疗机构。它与医疗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集中收集并检测这些机构采集的标本,并将检验结果送回以应用于临床,是医疗服务专业化分工的产物。
独立医学实验室通过集约化的规模运作,能有效降低检验成本,减少基层医疗机构成本的压力;而且其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检测和齐全的项目,也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检测的质量,为留住病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集聚病理专家解决基层招人难
2015年,东亿医学检验所首次参加深圳市病理诊断与质控中心举办的病理技术质量评比,便取得四项技术第一的成绩,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细胞病理学制片技术、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以及常规病理HE染色技术,一鸣惊人。日前,在由深圳市卫计委组织,深圳市医学会和深圳市临床病理质控中心联合举办的“2017年第1期深圳市临床病理技术岗位技能竞赛”上,深圳东亿医学检验所再次取得优异成绩,拿到三个奖项。
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缘于背后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撑。
病理是医学诊断的金标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病理的结果就像是生和死判决书。病理医生也被称为“医生中的医生”。没有病理做后盾,医疗质量就无法保障。
一个好的病理医生,需要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全国病理医生奇缺,深圳也不例外,尤其在基层医院,要招到一个经验丰富的病理专家更是难上加难。
但在深圳东亿医学检验所,汇集了以深圳病理学科创始人、原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陈灼怀教授领衔,以及深圳和其它城市多家大医院退休病理科主任在内的一批三甲医院病理、检验界的行业精英,并搭建了具有国际标准的病理诊断平台,通过远程专家会诊,为医院提供快速病理诊断。
东亿检验还依托大的基层医院,在市内设有多个术中冰冻技术服务站点。附近的基层医院只要提前一天预约,就可以安排病理团队将术中切除的病理组织在冰冻状态下快速制片,半小时内出诊断,临床医生当场根据诊断结果选择手术方式及范围,优化手术方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二次手术及损伤。
据悉,借助于远程医疗,东亿医学检验所目前正在联网国内外的病理专家。今后,疑难的病理,将可以进行全球会诊。
政策支持,行业将迎来“爆发点”
为破解大医院“拥堵病”,建立科学有序的就医秩序,在新一轮的医改中,国家将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列为了五项重点任务之一。按照医改政策,90%的常见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应该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在深圳,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全市75%以上的普通门诊量。
这就意味,原本没有那么多设备和技术支持的基层医院,也要完成大量的检验项目。这给第三方独立的医疗检测机构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近年来,政策的暖风频吹。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其中就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和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
2016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陆续印发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包括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血液净化机构、病理诊断中心。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独立的医学实验室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经营模式,在美国,已经占临床检验市场近四成的份额,可检测的项目也高达4000多项。在我国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才刚刚起步,2015年达到75亿元的市场规模(普检),占我国医学检验市场的2.07%,预计未来五年仍将保持30%以上增速,新增200亿元市场空间。第三方医学检验将迎来行业的“爆发点”。
据悉,作为深圳本土的第三方医学检验领军企业,东亿检验正在加快完善“医学检验+医学研发+互联网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基因组测序、质谱分析、基因芯片分析”等多个技术整合的精准医疗检测体系,将通过与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发展“精准、智能、无创、个性和整合化”医疗健康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
见习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