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脱贫不返贫:从脱贫走向振兴,科技搭桥持续“泵血”
科技日报
2020-05-25 09:30

不返贫,才能真脱贫。

近7年,中国用减贫9348万人的成绩单,让老乡迈小康,让乡村得繁荣。

如何让脱贫人口彻底与“贫困”绝缘,在乡村振兴中迈向富裕,是本次两会中的热议话题。

5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来弥补贫困山区基础设施薄弱的不足。同时,要培养出一批振兴本土乡村的科技人员;促进技术和资金的结合,形成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乡村持续造血,将老乡扶上马送一程。

提升农业附加值,科技带去脱贫希望

“想让农民彻底脱贫过上小康生活,还得继续巩固基础,促进资金和技术的结合,形成产业基础。”全国政协委员、江苏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2017年挂钩帮扶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杨岭村。他带领该院的两位科技员,将它们选育的优良品种,带到杨岭村,手把手地教农民种植、防治病虫害,示范种植给他们看。

经过技术推广,一亩大棚的产值能达到年均2万元,是种粮的8倍左右,20座蔬菜大棚随后很快投入使用。

用科技挖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广农业先进种养技术,用科技成果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正在让田间地头迸发生机。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7年累计减贫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7年累计下降9.6个百分点。

从脱贫走向振兴,科技搭桥持续“泵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董事长周善红表示,近年来的脱贫攻坚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但也要提防因重大疾病、事故、丧失劳动能力、自然灾害、扶贫产业不具有延续性等原因可能造成的返贫。

“通过用科技项目扶持龙头产业,培育新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可以让贫困地区有持续造血能力。”科技部在江西井冈山挂职扶贫的一位干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后,一直把推动产业发展作为实现真脱贫、不返贫的重要举措。“去年底,我们促成井冈山市政府与中国林科院以及当地一家公司合作,在井冈山建立竹材加工生产线和竹产业发展研发中心,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充分利用毛竹资源优势,变竹材为建材。毛竹粗加工基地就地收购农户和合作社的毛竹,为生产线提供原材料,农户直接从中获得收益,真正实现让‘井冈翠竹’成为‘富民金竹’。”

现在的井冈山市神山村一角。摄于2019年9月。新华社发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部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依然明显,如何啃下这些“硬骨头”,提供脱贫攻坚的持续动力?

在宁夏,固原贫苦,天下有名,这里致贫的原因很多,交通不便是最主要因素之一。今年,有关高铁建设的提案再次被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尚成提出。他建议,将固原市纳入甘肃省定西市至庆阳市高速铁路网规划建设,可使沿线城市总的运输成本降低,从而进一步激发发展潜力,同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有效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实现可持续永久摆脱贫困帽子”。

防止返贫,需要上一套“组合拳”

如何让农民彻底与贫困挥手告别,代表委员纷纷支招。

宁夏代表团提出的16件建议中,其一便是请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充分考虑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并给予资金、项目支持。

周善红认为,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来弥补贫困山区基础设施薄弱的不足。同时,要培养出一批振兴本土乡村的科技人员,鼓励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学习应用大数据知识进行市场调研,关注市场需求,再因地制宜地生产加工供应。“互联网直播平台非常火,指导农民利用科技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可能会有较高的经济产出和品牌效应。”

此外,他建议,可以通过扶持就业,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师资和教学质量,城乡学校互帮互助;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充分保障救助资金,提高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徐大勇则认为,可设立为期3-5年的脱贫巩固期,做到“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另外,各地可以现行省定脱贫标准为基数,设置农村常住户籍家庭人均年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监控线,建立防返贫监测系统,适时掌握农村经济变化。

编辑 董雯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