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发生地震。1.2万户农牧民受灾,8人遇难。灾后各路救援力量迅速集结,爱心人士也纷纷捐款捐物,灾民的生活生产正在逐步恢复。一封来自塔县中学生的感谢信,一篇深圳小学生的日记,记载了地震带来的痛苦和震后重建家园的希望。
塔县震后灾民妥善安置
5月11日05时58分,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震中位置位于北纬37.58度、东经75.25度。5个较严重的地区受灾群众共2460户、1.2万人,受灾最严重的塔什库尔干乡库孜滚村220户共1520间土坯房屋全部倒塌。最为惨重的是地震中有8人遇难,既包括74岁塔吉克老人古力拜克·阿亚斯的老伴,也包括来自重庆、23岁小伙郑昌海的工友。
塔县位于“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东麓,处在祖国西部边陲,县域境内雪峰连绵,沟壑纵横,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塔县属典型的大陆高原干旱荒漠气候,空气干燥、氧气稀薄,与平原地区相比缺氧37%,被生物学家称之为“生命禁区”。全县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由塔吉克、维吾尔、汉、柯尔克孜等15个民族组成,其中塔吉克族占80.9%。
灾难发生后,来自全国的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塔县副县长王彦杰介绍,在两天多的逐户清理排查中,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百余名幸存者,受灾群众在11个安置点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所需粮油米面菜、衣物被褥等生活必需品都已保障到位。幼儿园的孩子们已在安置点的帐篷内正常上课,县寄宿制小学也已经正常开课。全国的爱心汇聚到边陲塔县,震后三天内塔县就收到2554万元救灾资金,还有帐篷、棉被、水和食物等各类急需物品。
塔县灾区中学生的感谢信
灾区的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一封来自塔县中学的感谢信感动了无数人。哈木西·古力拜克是塔县中学初二(5)的学生,和父亲母亲生活在美丽纯净的帕米尔高原。地震发生的前一天,他因为跑步而扭伤了脚,向学校请假回家休息。5月11日凌晨,酣睡中的哈木西被剧烈的震动晃醒,赶紧往院子里跑。家里的四间屋子瞬间倒塌,他的爸爸妈妈不幸被压在里面。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身受重伤的父亲被救了出来,送到医院接受治疗。但是母亲被救出来的时候已经双眼紧闭,不能再伸出双手拥抱受惊的哈木西。
村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阿木西的世界也变得比黑夜还黑。不吃不喝三天后,阿木西被老师接回了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生活学习。热爱集体生活的阿木西在老师同学的陪伴下逐步恢复,不爱学习的他也开始认真起来。以前不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做什么,现在的他立志要当兵。就像无助时给他带来希望的解放军,他长大后也要当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直面过生与死,感受到爱与情,阿木西找到了重建家园的希望和勇气。
5月18日,他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所有帮助灾民的干部、解放军和医生,感谢所有捐赠食物和水等生活必需品的爱心人。心中有爱,满眼光明,相信库孜滚村明天会更美好。
万里之外深圳小朋友的日记
阿西木感谢的人中也包括深圳援疆的干部人才以及在后方的爱心人士。地震发生当天,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迅速进入抗震救灾工作状态,携带包括矿泉水、面包、棉被以及棉大衣等灾区急需物资奔赴受灾一线。深圳支医队员携带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一同赶赴灾区参加救援。深圳前指救灾队到达塔县后,不顾长途奔波劳累和高原缺氧,立即投入到救灾工作中。除了深圳援疆干部人才自己捐款捐物,大后方深圳的各界爱心人士也积极活动起来。深圳市慈善会、深圳壹基金等公益基金通过民间协作的方式,为塔县受灾地区输入更多社会资。深圳关爱办和深圳广电公益基金发出爱心号召,深圳爱心企业积极参与灾后救援。
作为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帮扶县,4名来自来深圳的援疆干部和5位深圳支医支教专业技术人员也在惊慌中醒来,并参与到抗震救灾中。袁修明于2016年10月份援疆到塔什库尔干县,是深圳前指塔县工作组的一名成员。他自援疆以来,扎根高寒缺氧的帕米高原,展现了深圳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5月11日5时58分,巨大的晃动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他立即起床呼喊其他队员,带领大家一起逃生。确保人员安全情况下,他立即陪同3名援疆医生前往塔县医院,那是深圳援建的医院,也是震后救治伤病员的“第一战场”。离开医院后,他迅速赶往深圳援建的塔合曼小学,和老师们一起检查学校设施设备,安抚受惊吓的学生。在抢救过程,他还遇到几次余震,有几次还差点被埋进倒塌的房屋中,全身都是土,直到傍晚上喝上一口水、吃上一口饭。
袁修明的家人牵挂着他的安危。他六岁的儿子在5月12日的日记中写了这么一段话:“今天,外婆告诉我,爸爸上报纸了。因为,昨天新疆地震,爸爸马上去救人了。我们一家人都说爸爸很勇敢,是个男子汉!我希望他平平安安。我爱爸爸!”刚上一年级的他很多字不会书写,只能用拼音拼写,而且还很准确的标出了声调。袁修明的夫人王青青也在日记中写下了家长留言:“爸爸一定会平平安安的。”学校的老师给这篇日记100分,还鼓励袁修明的儿子加油。“为你有这样的爸爸而骄傲!你也要加油,成为他的骄傲!”
编辑 夏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