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美丽无价 远离“贷”价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2021-09-28 22:15
摘要

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司法机关等多方要形成合力,主动出击、及时打击违法犯罪现象,肃清行业歪风,也要针对性地出台更多规范。当然,消费者也应该保持清醒。

前段时间,《扫黑风暴》热播,剧中“美丽贷”因涉嫌“套路贷”被连窝端的情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类似的骗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现实版“美容贷”套路更多,更危险也更隐秘,让年轻人防不胜防。

所谓“美丽贷”“美容贷”,其实就是分期贷款做医美项目。“花明天的钱,美今天的颜”“0利息0首付助你变美”“先美丽,后买单”……近年来,这些充满诱惑的广告充斥网络社交平台,吸引了不少想做医美却囊中羞涩的消费者。然而,美丽“贷”价很大,虽然广告强调低息甚至无息,但实际上有的贷款利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多,有的人变美未成却背了一身债。

不知不觉踏入美丽陷阱的消费者很多。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5年间投诉量增长14倍,与“医美贷”“美丽贷”相关的投诉也在逐年增加。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被环环相扣的套路所诱导:医美机构往往用“白菜价”的医疗美容服务作噱头,紧接着向走进医美机构的消费者推销费用高昂的项目,而当消费者因高价犹豫时,相关人员又顺理成章地忽悠顾客办理“美容贷”。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以“高薪招聘”的名义诱导年轻女子申请“美容贷”,到指定医院整容从而进行诈骗的案件。

“美容贷”的危害不容小觑。医美行业本身就具有较大的特殊性,销售的产品主要是技术服务而并非实体商品,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消费者对医美和金融领域了解有限,再加上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广告营销,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这就给了一些唯利是图的机构和人员可乘之机,利用“美容贷”骗取钱财,不仅严重损害不慎掉“坑”的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也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于层出不穷的“美容贷”乱象,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已在加大整治力度,各地有关部门也采取了监管措施。就在昨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还发布《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通知》:自即日起,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可以看到,对于“美容贷”乱象的整治愈发有力和精准。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司法机关等多方要形成合力,主动出击、及时打击违法犯罪现象,肃清行业歪风,也要针对性地出台完善相关规范。

当然,消费者也应该保持清醒。一方面,要理解“美”的正确含义,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才是最无价的美丽,别被相关机构及人员的营销“吹”晕了头脑;另一方面,确有需要之时,要理性评估风险,认清自身经济状况、还款能力,量力而行。

(原标题《特评|美丽无价 远离“贷”价》)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外平台)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