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分别于5月22日、5月21日在北京召开。
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于世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与病毒较量成为世界各国在这一特殊年份面临的共同挑战;于中国,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以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于深圳,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国是连着“家事”,民生连着民心。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召开。
记者了解到,在深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经做好参会的履职准备,常态化疫情防控、“六稳”“六保”、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等,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也是建言献策的着力点。
关注点一:常态化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下一阶段如何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
迎来“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的深圳,在疫情的“极端测试”下,展示了先行示范的实力和担当。深圳是全国最早成立疫后恢复组、最早开始推进疫后恢复工作的城市之一,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准备提出加强流行病防控和流行病调研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建议。他认为:“可以结合5G网络的建设,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常态化地把流行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校园等,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和‘无感’监控。”
全国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精密机械事业群技术工人杨飞飞表示,他准备提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信息智能化平台,实现有关数据的快速分析、研判和智能预警等相关建议。
关注点二: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2020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近日,《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发布,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2019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热门话题之一,今年仍旧是众多代表、委员关注重点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此前已连续三年就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今年他拟提交关于统筹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修复和珠江口国家公园建设的相关建议,建议称:与科技、教育领域的合作相比,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相对滞后,有必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大湾区在海洋生态文明领域的步伐。
“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说到底是人才的比拼。”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表示,他最关心的是深圳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加速发展,为“双区”建设提供人才和科研支撑。“深圳的高等教育必须百花齐放、多元发展,才能够满足‘双区’建设多种多样的需要。此外,还希望能打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之间的壁垒,在学生交流、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准备提出有关复杂制造、尖端制造领域的相关建议,突破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精尖”制造或新兴技术领域制造方面的“卡脖子”问题。他说:“我们要把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真正的变成粤港澳大湾区真正的工业能力,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中。”
“我依然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聚焦点还落在服务业上。”在深全国政协委员、国众联集团董事长黄西勤告诉记者,她准备提交《关于加强粤港澳专业服务业深层合作,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湾区的提案》等多份提案。粤港澳大湾区在三地职业资格互认及执业范围受到极大限制,制约了专业服务业的对接,亟待实现专业服务业优化升级,黄西勤建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服务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为手段促进湾区互联互通。
关注点三:以新基建为基石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
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积极响应;从企业主动投资,到资本市场热捧,2020年,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新基建涵盖但不限于5G、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众多“新概念”,正“一业带百业”,赋能传统企业快速升级,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
在去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就提出“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开始,5G和AI双核驱动下,产业互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马化腾今年准备提出关于加快制定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壮大数字经济的建议。建议称,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迈向一个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石、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产业互联网为高级阶段的新时代,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系统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国家战略,重点研究推动新基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科研创新、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就关注到新动能培育和5G网络建设,今年参会仍将重点关注“新基建”。他说:“5G带来的不仅是通信领域的变革,而是根本性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希望广东以及深圳抓住新基建机遇,继续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注入更强动力。 ”
关注点四:提升中小微企业“韧性”稳定就业岗位
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企业是就业的主阵地,企业在,岗位就在;企业稳,“饭碗”就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何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减轻中小微企业成本负担、提升中小微企业“韧性”、稳定就业岗位备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樊庆峰关注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他说:“我准备建议加大对科技类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相应的融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同时为创投公司提供更多资源,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科技类初创企业;建议深圳给予金融机构相关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我准备提交调整税务政策推动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提案。”在深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深圳市委主委林娜回复本报记者微信提问时表示。林娜说,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当前的税务征管方式存在不符合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公司经营特性的地方,不利于行业的稳健发展,建议税务部门根据其业务特点调整计税方式。
在深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告诉记者,其关注点集中在促进旅游业复苏、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以及疫情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三个方面。针对疫情下旅游景区企业保就业问题,他准备建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研究编制2020年旅游景区振兴推广计划,设立全国旅游景区大型推广活动专项资金,鼓励景区在疫情平稳后开展大型的推广活动,推动恢复旅游市场,振兴旅游产业。例如,门票阶段性全免或长期减半收费的景区,可以申请此专项资金补贴。
关注点五:提升深圳金融中心城市能级打造创新资本中心
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启动,各方充满期待。如何抓住重大机遇不断提升深圳金融中心城市的能级,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创新资本中心,推动深圳更高水平的创新发展成为关注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杨绪松准备提出在深圳建设综合性的开放型、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相关建议,建议采取公司制运作模式,可参与国际定价权竞争,并向境外客户开放,同时能引领全球产业技术雄厚的交易品品种,将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落到实处。他还拟建议探索设立深圳金融法院,进一步强化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
关注点六: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
卫生健康事业备受代表、委员们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杨绪松准备提出推进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相关建议,他说:“希望深圳能利用双区驱动政策先行先试,采用先简后难、分步实施的方法,分步推进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全国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精密机械事业群技术工人杨飞飞拟建议深圳在总结社会办医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有效作用的同时,推动社会办医向国际化、高水平方向,通过市场机制让高端医疗人才的价值得到合理体现,增强医疗人才集聚效应,促使深圳卫生健康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我建议将中医药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在深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印顺说,中医药学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比如大力普及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在内的中医养生保健方式,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陈伊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