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院最新研究论文:新冠肺炎患者肠道排毒期限可长达7周
读特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深三院
2020-05-20 22:17

5 月 20 日,记者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该院近期关于新冠肺炎患者肠道排毒特征及规律的研究论文《The Time Sequences of Oral and Fecal Viral Shedding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 COVID-19 ) Patients》在国际知名医学杂志 " 胃肠病学 " 上发表。该杂志学术影响力在胃肠病学和肝病专业领域排名第一。

深圳三院曾在 2 月 1 日首先发布在新冠肺炎患者粪便中检出 SARS-CoV-2 病毒核酸阳性的消息,并于 2 月 28 日发布成功分离活病毒。然而,在 COVID-19 疾病(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发生的过程中,粪便样本中病毒的变化情况及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深圳三院的研究团队持续对该院住院的 401 名实验室确诊的 COVID-19 患者粪便及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监测,跟踪随访长达三个月以上。该论文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关于新冠病毒肠道感染的回顾性研究报道。

研究发现此次 SARS-CoV-2 在感染早期(病程第 1 周)从肠道排出的阳性率最高(44.19%),而 2003 年的 SARS 病毒在肠道的检出率通常需要在 2 至 3 周时才能达到高峰。随着病程进展,SARS-CoV-2 在粪便中病毒核酸的阳性率逐步下降,在病程的 4 至 5 周形成一个平台期。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病程的 3 至 5 周时,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已消失,各项指标达到了出院标准,但仍有 12% 的患者粪便可以持续排毒,提示对于康复期患者仍需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口传播。研究发现,在病程第 7 周时仍然有 2 例患者粪便核酸阳性,但病程 7 周以上的患者(共筛检 303 例)的粪便病毒核酸未再检出阳性。

▲患者粪便中 SARS-CoV-2 在病程不同时间(周)的检测情况

研究同时还收集了粪便病毒核酸阳性的患者配对的呼吸道样本,共 517 对(同一天采集的粪便和呼吸道样本),结果发现 29.8% ( 111 对 ) 的患者粪便病毒 RNA 检测呈阳性,而呼吸道样本中呈阴性,这表明在呼吸道中病毒被清除后,病毒仍有可能在肠道中复制,仍有可能会发生粪口传播的风险。当两类样本同时阳性时,粪便样本病毒载量普遍较呼吸道样本高,提示对粪便样本的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提高新冠病毒感染的阳性率。

研究还发现儿童新冠感染患者粪便的病毒阳性率远高于成人,提示要重视儿童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粪便样本的病毒核酸检测和管理;同时发现胃肠道症状的存在似乎与粪便样本病毒阳性无相关性,提示新冠病毒可能将肠道作为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但尚未发现其对肠道功能的严重影响。此外,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水平与病毒在粪便中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而抗病毒治疗启动时间与病毒在粪便中持续时间呈负相关,提示早期有效抗病毒治疗也许能够缩短 SARS-CoV-2 在肠道存在时间。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读特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深三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